培养人才是根本,运用科技是核心,奠定基础是教育。达成进步,需要这三者互相促进,任何一项都不能缺少。
近些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进步,不断加强人才培育和吸纳的体系,凭借丰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构筑了众多支撑平台,不停产生科技创新的活力,众多科研成就已在郑州生根发芽,
以今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参照,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创新主体的建设工作在平稳进行,技术相关的契约交易总额为3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9%,占全省总额的44.9%,不仅远远超过了2025年第一季度预设的指标,还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这项宏伟事业非单凭一人之力可以支撑,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让工作难以完成。郑州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不仅记录了该市加速融合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成果,也展现了郑州市着力建设成为吸引人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实际进展。
当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已经结束,会议提出明确要求:本市需要推动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进步,强调以创新为动力,迅速集聚高层次专业人才起步网校,紧密对接产业实际需要,促进创新体系、教育体系、产业体系、资本体系、人才体系全面融合,致力于打造科技实力雄厚的城市。
厚植科创人才沃土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创新的源泉。
省会珍视各类人才,渴求其加入,并给予高度敬意,借助“郑聚英才计划”这一政策,针对构建现代化产业架构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吸引、栽培、任用、留住人才方面下足功夫,竭力营造一个令人才向往、融入、安家的理想环境。
七月时节,郑州酷热难当,在郑东新区龙湖北侧,数个科研新设施——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正在快速建设: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的地基工程已经竣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的新校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的第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的新校区建设正在高效推进……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使许多在外地的河南籍专业人士决定回归郑州,为本地进步贡献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85后”范阳阳就是一位“归乡人”。
范阳阳是国内焊材领域职位最高的青年技术负责人,曾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表彰,负责实施了省里重大科技计划、产业革新等多项研究项目,去年四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哈工大是我的母校,河南是我的故乡,由于拥有这样的双重归属感,我更加渴望回到家乡,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2024年,范阳阳肩负着使命回到了郑州,担任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智能焊接装备与制造研究所的研究员职务。
葛高阳博士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光电子材料方向探索,收获了诸多学术突破。今年结束驻站生涯,他敏锐察觉到中原地区蓬勃的发展态势,决定返回故乡河南,回归导师团队,在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持续贡献力量。他对郑州的发展前景抱有坚定信念。
郑州研究院由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设立,数量已达十六家,其中包含八所顶尖高校,八家专门研究机构,均设有分院于此地,郑州市科技局相关人士透露。官方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郑州市已成功吸引到八所一流大学和八家科研机构,分别建立郑州研究院,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和创新爆发力。十六家研究机构共汇聚科研工作者超过一千三百名,培育研究生超过两千二百名,相继负责或加入国家级课题五十余项河南工业大学排名,获得各类知识财产权将近九百件,累计为超过一千六百家企业提供服务,技术合作协议金额总计约五亿三千万元,引进并支持初创公司大约八十家。
今后,伴随郑州一流大学研究院的逐步建成,在促进省会科技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同时会招徕众多国内外顶尖人才加入,使郑州逐步变为各方英才乐于汇聚、八方贤士纷纷前来的“吸铁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能够实现转化,使人才的智慧结晶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其价值,这是激发人才潜能、促进创新进步的重要步骤。
怎样让科学成就与行业最新需要实现无缝对接?中原科技城就是一个关键纽带。
中原科技城自建立以来,始终以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一流科技城”为方向,坚定承担起助力河南构筑国家创新强地的关键任务,并且为科技发展与产业进步的紧密结合创造了多种多样、不同层级的支撑平台。
中原科技城长期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目前已成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汇聚了69家各类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累计登记科技企业1339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61家,聚集了45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24年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61.19件,近两年技术合同的总金额达到了223.38亿元。
中原科技城相关单位对接了十六家高级别的创新机构,就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进行了细致考察。今年第一季度,省科学院、哈工大郑州分院、北理工郑州分院等高级别的创新机构,共计整理出一百四十多项技术成果,其中二十七项已经实现转化,还有二十一项成果正在推进转化工作。哈工大郑州分院聚焦超硬材料、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教学等方向,培育河南碳真芯材企业等八家新公司;北理工郑州分院瞄准毫米波雷达、手术引导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关键部件技术,催生郑州智探企业、艾瑞迈迪科技(河南)公司、北理慧动(河南)装备公司等三家专业企业。
2025年1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排名,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公布了《科技城百强榜(2024)》名单,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的综合评估成绩大幅前进,最终位列第15位,两年内一共上升了16个名次,完成了排名上的惊人跨越。
六月二十六日,中原创新生态大会举行,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联合概念验证中心宣告成立,此举意在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初期环节。
中原科技城在升级版创新生态系统中,将一直关注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数据要素、量子科技、先进算力和生命科学这六大核心产业方向,建立合作创新的机制,形成成果转化对接、科技金融支持、创新人才保障和优质营商环境配套这四大支撑系统,设立中原科技城科技创新联合体作为整体合作创新平台,实现政府、产业界、学界、金融界、用户等各方的顺畅对接。
郑州在路上不断前进,从未停歇,积极整合全市科研力量,广泛汇聚各类创新人才,着力构建互通有无的平台,促进企业技术突破,构建先进产业架构,建立持续高效的服务体系,培育卓越的创新环境……郑州如今,凭借科技创新驱动新型生产力成长,时机已经成熟,态势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