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
华东师范大学,通称华东师大,地处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接管辖,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重点支持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它被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并入选了“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还是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也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诞生于1951年10月16日,其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大夏大学和1925年成立的上海光华大学,这两个学校共同构成了它的基础贝语网校,此外还整合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的部分院系,在原大夏大学的校园里正式建立。1972年,该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教育机构合并,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学校再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名。1997至1998年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首先整合进来,随后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也相继加入。
该校有两个校区,分别是闵行校区和普陀校区,整体占地面积大约为207公顷。现在学校内部划分了四个学部,并且设立了32个学院或者系。此外,学校还拥有三个国家级实验室,以及22个由学校直接管理的科研机构。另外,学校还设置了四个书院。
大夏大学
大夏大学创建于一九二四年,由从厦门大学分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在上海发起成立,是一所私立高等院校。该校以"自强不息"作为校训,积极推行"三苦"理念,即勤勉教学、踏实工作、刻苦钻研。马君武、王伯群、欧元怀先后出任该校校长职务。郭沫若、田汉、李石岑、邵力子、曾昭抡、艾伟、邵家麟、吴泽霖、王蘧常、马宗荣、夏元瑮、谢六逸、吴泽、周昌寿、姚雪垠这些知名学者都曾在大夏大学执教,他们都是该学校的优秀教师。
大夏大学已经运营了二十七载华东师范大学官网,累计招收的学生数量将近两万名,其中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毕业资格的有六千多名,包括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刘思职、郭大力、周扬、陈子元、胡和生、李瑞麟、刘伯里、王元化、马承源、陈旭麓、孙亢曾、陈伯吹、任溶溶、戈宝权、陈鲤庭、吴亮平、冯白驹、杜星垣、叶公琦、华联奎、徐惟诚等人,他们也都曾在此求学。
光华大学
光华大学建校于1925年。起因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师生,为响应五卅运动,与学校管理层发生严重矛盾,在全体宣誓退学之后,他们自行筹办了这所完全由中国人创办的私立高等学府。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是塑造学生健全品格,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并且倡导将知识追求与爱国实践同步发展。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依次出任光华大学校长职务,同时聘请吕思勉、钱基博、胡适、钱钟书、徐志摩、朱公谨、容启兆、张歆海、颜任光、谢霖、蒋维乔、韩湘眉、潘光旦、周煦良、罗隆基、王造时、章乃器等知名学者担任教学工作。
光华大学已经成立二十六年了,有超过一万四千名学生在这里学习过,超过四千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出,为国家贡献了很多栋梁之才。张青莲、邓拓、林华、周有光、张芝联、杨宽、周而复、田间、穆时英、赵家璧、储安平、汪道涵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都曾是光华大学的学生。
折叠建校初期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951年7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公布,该校已获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核准,决定创建华东师范大学。此前,大夏大学及光华大学的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相关院系构成了新学校的根基,同年8月到9月期间,同济大学的动物学科与植物学科,复旦大学的教育学学科,沪江大学的音乐学科,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相继并入该校。十月十六日,学校举办成立仪式并举行开学典礼,宣告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十一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指派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孟宪承担任校长职务,孙陶林、廖世承被任命为副校长。学校初创时期设立了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这十一个学系。学校刚成立时,教职人员总数达338名,教师有131名,学生总数为1032人,其中由其他学校转入的学生有698名,暑期招收的新生为334名,总共开设了36个班级进行教学。
1952年,圣约翰大学的教育学科、理科,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专业,与浙江大学地理学科,沪江大学教育学科,大同大学教育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官网,震旦大学教育学科一同并入该校,同时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教育机构引进了众多教员。此后,江苏师范学院的音乐学科,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的地理学科,先后在1953年与1958年加入华东师范大学。该校设立了研究机构,以促进学术探索。
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多个专业的研究生班。
1955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问世,这紧随1952年7月《华东师大》校刊的创刊之后,显著增强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育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