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红星新闻记者接到西北政法大学一些在校生的举报,他们指出从2025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实施了促进学生学习风气改善的举措,包括开展课程监督、整顿学习风气等多项活动,并且设立了“无手机课堂”和“手机统一存放”等规定。不过,有学生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这些措施在个别学院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强迫执行的情况。
学生反映:上交手机从“倡导”到“趋严”
四月份十六日,该校行政法学院学生张某某向红星新闻记者表达,今年三月份的上旬,学校里部分学院开始尝试推行课堂交出通讯工具的规定。最初是建议大家主动上交手机,后来某天所有教室都安放了手机收纳袋,号召同学们在课前将通讯工具放入其中,若不交也不予处罚,但选择上交者可以获得加分,这个积分对于学生的荣誉评定和评优评先有积极影响。
张同学谈到,教室里安放了收手机装置后没几天,就接到通知必须把手机上交,课前都要放进那个袋子里,现在上课时,桌上被规定不能放饮料、手机、平板、耳机等所有电子设备,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没法用电子讲义或者拍老师的PPT了。
该校经济学院学生李某表示,大概五周前,她班级的社交群里收到通知,要求上课不能使用手机,现在也是这样,不允许用手机拍摄老师的PPT西北政法,李某说,她理解这个要求,毕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她支持初衷,但觉得目前执行得太严厉。
该校另一位学生刘某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他所在班级上课时禁止学生用平板查看笔记、检索资料。但刘同学补充说,不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定因课程而异,有的老师管理严格,有的老师则相对宽松。
学校:学生上课前收手机不是强制的,属于自愿
红星新闻记者通过西北政法大学学工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该校发布的学风建设简报2025年第一期提到起步网校,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计划设立“无手机示范课堂”西北政法,鼓励学生主动将手机收起来,以21天为时间段,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民商法学院在开学时发布了“放下手机,回归课堂”的公开建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将手机收好,并将其与综合素质评价联系在一起,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公安学院把出勤情况、课堂参与程度、手机保管情况当作评估标准,对违反规定的人,累计三次就要写检查,如果情况比较重,会在年级内进行点名批评,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记入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制作的相关海报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官方微信在3月24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民商法学院推行鼓励学生将手机收起来的做法后,2024级和2023级的本科生各班级都表现出了热烈的反应。学院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专门用来存放手机的袋子,要求学生在课前把手机调成无声状态,然后放到规定的地方。自活动启动之后,有些试点班级已经完全做到将手机存放起来,学院所有班级的参与度已经提升到98%,学院打算把“手机入袋”作为固定管理措施,同时健全配套制度,促使教学与学习风气不断改善。
民商法学院开展倡导学生“手机入袋”
4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就相关情况联系了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经济学院教务部门,民商法学院和经济学院方面人员表示,当前学生课前交出手机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个人自由选择的行为
十七日,西北政法大学党政办公室相关人士透露,一些反映情况者的说法与事实不符,现阶段学校并未规定学生课前必须上交手机,也未曾限制学生在课堂上拍摄教学PPT。当天,一些先前接受过采访的学生告知红星新闻,他们所在院系现已取消强制要求学生课前交手机的做法。
红星新闻记者 钟梦哲 罗梦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