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时分,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发出邀请,四川大学教师杨武能先生应约而至,他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又被称为“巴蜀译翁”,来我校进行访问,向师生们分享了题为“我的外语生涯”的演讲活动,这个演讲活动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七十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翻译名家讲堂”的一部分,同时正值校庆纪念日,翻译学院院长胡安江教师负责主持了这场演讲。
讲座现场
杨武能先生在讲座里,先拿几幅旧照片,给大家讲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翻译生涯和拼搏过程。他接着谈了翻译工作的意义,要点有:一,要是没有翻译文学,中国新文学就无从谈起,没有翻译,改革开放也难以实现。二,翻译能助人学好外语,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学好外语。此外,杨武能先生还说了,做好翻译是成为专家的一条便捷路径。他用自己的实践经历说明,他是怎样从从事德语文学翻译工作,最终成长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杨武能先生强调,翻译工作者不应因为外界普遍认为外语仅是工具或译者只是语言转换者而感到自卑留学之路,而应当努力把翻译工作做到最完善、最精深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要认识到翻译文学是咱们民族文化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杨武能作讲座
杨武能先生最后提醒同学们,学习外国语言需要秉持一丝不苟和求真务实的原则,要学以致用,勇于表达,并且持续努力。问答环节里,杨武能先生和现场师生就怎样克服翻译难题等话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问答环节
胡安江归纳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同时强调青年学子必须铭记杨武能先生的谆谆教导。活动告一段落之际,所有听众向杨武能教授致以衷心谢意,此次报告会顺利收官。当日午后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一些听众还探访了设置于重庆市图书馆的巴蜀译翁文献中心。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