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66字,阅读仅需4分钟。
《春游钱塘湖》
——【唐】白居易
孤山寺以北、贾亭以西,水面初平,云低。
在一些地方,早起的黄莺在树上争取温暖,新燕则啄食春泥。
随意的花儿渐迷人眼,只有浅草没有马蹄。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湖的东侧,那里绿油油的杨树遮荫着白沙堤。
【笔记】
(1)钱塘湖:杭州西湖。
(2)孤山寺:建于南北朝陈文帝初年(公元522-565年),名成府。 宋代改称光华。 孤山:位于西湖内外湖之间,因不与其他山相连,故称孤山。 其上建有孤山亭,登临可眺望西湖全景。
(3)贾亭:又称贾公亭,是西湖风景名胜之一,为唐代贾全所建。
(4)水面初平:湖水刚刚与堤坝齐平,即泉水开始上涨。 Chu,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指不久的将来。
(5)云低:白云重叠,与湖面上的波涛相连。 看来浮云很低。 云底,靠近地面的云,经常在下雨或雨刚停时出现。 脚原指人和动物的行走器官,但这里指低垂的云。
(6)早黄莺:早春的黄莺。 黄莺:黄莺留学之路,歌声悠扬。
(7)争树的温暖:争着飞向向阳的枝头。 暖树:阳光树。
(8)新燕:刚从南方归来的燕子。
(9)啄:拾起。
(10)乱花:无数的花。
(11)渐渐:副词,逐渐。
(12)欲:副词,意志,意愿。
(13)迷人的眼睛:光彩夺目。
(14)浅草:浅绿的草。
(15)才:刚刚好。
(16)无(mò):掩盖,掩盖。
(17)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白沙堤在孤山东北。
(18)行不足:行路不厌。 满意,满意。
(19)阴:同“阴”,指树荫。
(二十)白沙堤:今日的白沙堤,又名沙堤、断桥堤,位于西湖东岸。
【诗词赏析】
诗人在杭州时,写下了许多描写湖光山色的诗篇。 这首诗与当时的环境、季节的特点密切相关。 不仅描绘了西湖美丽的春色和沐浴在春色中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也揭示了诗人自己陶醉在这美好时光的美景中的心态。
紧随标题的第一联总是写湖水。 第一句指出了钱塘湖的位置和周围“不同的建筑和景观”。 两个地名连用,表现出一种动感,表明诗人一边走一边看。 最后一句,把湖水的颜色写在前面:泉水刚刚上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天上白云翻滚,湖面荡漾。相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江南泉湖典型的水体形态。
下巴对联描述了抬头看到的鸟儿。 黄莺在歌唱,燕子在翩翩起舞,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 黄莺用它优美流畅的歌声向大地传播春天的好消息; 燕子穿花戴水,用泥筑巢,激励人们开春工作。
“几处”二字勾勒出歌声的回响和诗人寻声的心情。 用“昭”来形容黄莺,体现了诗人对这些生机勃勃的小生命的真挚热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去抓住最先见到太阳的“暖树”,生怕它将无法很快赶上。 。 “奋斗”二字,让人感受到春天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
“谁的家人”的问题也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用“啄”字来形容小燕子忙碌而兴奋的表情,似乎把小燕子带入了生活。
颈联写的是低头所见的花草。 因为是早春,花朵还没有盛开,所以你看到的并不是到处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而是东边一丛丛,西边一簇簇,可谓“乱”了。 春草尚未茂盛,只有马蹄那么长,所以我用“浅”字来形容。
“渐欲”、“才气”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把客观的自然风景变成了诗人眼中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风景,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是全诗的核心部分,是最引人注目的句子。 他们细致地描述了春游西湖时看到的景色。 它们也是描述春天景色,尤其是西湖春天景色的点睛之笔。
用“早”、“新”、“奋斗”、“啄”等词语来表达黄莺燕燕的新动态; 用“乱”、“浅”、“渐欲”、“才”等词语来形容花草的繁盛之势。 这准确而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行走时的早春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最后联简述了诗人最喜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贯穿钱塘湖,在湖东地区可以俯瞰整个钱塘湖。 绿杨树荫下,只见一条平坦细长的白沙堤静静地躺在碧波之中。 堤坝上骑马的人们络绎不绝,欣赏着美丽的春光。
诗人置身其中,欣赏湖光山色,心旷神怡。 用“动作不足”,说明自然风光极其美丽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尚在自得其乐。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 起于孤山、嘉亭,止于湖东、白地。 一路上,在碧湖青山、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色中,诗人欣赏黄莺的歌舞,陶醉其中。 鸟语花香,鸟语花香。 最后,带着未了的思绪,我沿着柳荫绿荫下的白沙堤走去。 我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
全诗结构严谨,节奏严谨,对白工整,语言流畅,语气生动自然,语气质朴,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全局角度描写湖上春意盎然,善于描写旅途中的风景。 他选取典型类型,分类组合:中间写了黄莺、燕子、花草、走兽四种最受人们喜爱的春景。 结合植物选择,独具特色。
关键词:古诗词、诗歌鉴赏、诗歌分析、古诗名句、古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