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7期2009年7月财经研究.7Ju1.2009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价值的分析陶婷芳,田纪鹏(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摘要:从当前上海市旅游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出发,文章提出发展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的重要意义,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新“三城七镇”为样本,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O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论认为,1o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资源数量比较均衡,但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上海市西南部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重点发展区域,由此提出上海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格局及政策建议关键词:环城游憩带;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AHP;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9)07—0110—12一、引言环城游憩带(ReBAM,)这一概念最早由我国学者吴必虎于1999年提出,他认为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在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各级旅游目的地,即环城游憩带是指环大都市城郊的游憩活动频发地带。
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等我国许多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旅游业自1997年提出发展都市型旅游以来走上了快车道。入境旅游人次从1996年的143.19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665.5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996年的11.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3.37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次由1996年的207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10210.2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1996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611.32亿元。可见,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的定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上海都市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旅收稿日期:2009—04一10作者简介:陶婷芳(1953一),女,上海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纪鹏(1982一),男,山东淄博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110·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游景点的承载力受到极大挑战。几乎所有的上海都市旅游景点都面临着人满为患的问题,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如2003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一天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为最佳日接待量的128。
客流量超过景点环境容量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如游客的旅游体验下降,游客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威胁,游客的活动对当地居民休闲权的影响等。二是受上海都市旅游业发展空间的限制,来沪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和人均消费额长期处在一个较平稳的状态,即现在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来沪人数增长的贡献。要从根本上解决在发展都市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拓展旅游者的活动空间,把活动空间由现在的上海中心城区,扩展到周边的环城游憩带,而上海市新“三城七镇”城镇体系的构建,则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构建新“三城七镇”城镇体系是上海市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战略部署。三城是指松江新城、f港新城和嘉定新城,七镇是指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奉城中心镇和陈家镇。上述十个城镇位于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城游憩带内。新“三城七镇”是上海市新城镇体系发展的典型代表,标志着上海市新城镇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因此,研究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对于研究上海市整个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具有典型意义。(一)发展环城游憩带旅游,拓展上海都市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都市旅游概念的界定,国外学者(1998)将其定义为各种消费空间,或是经特别建造、再度开发或重新规划而形成的地理区域,以吸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参与各种休闲游憩活动,包括历史遗迹、主题公园、水上游乐场以及文化中心。
国内学者王怡然(2007)~0界定为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合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由此可以看到都市旅游具有以下特点:(1)从活动区域来看,都市旅游主要发生在都市区域;(2)从活动内容来看,都市旅游以具有都市特征的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生产方式、都市生活方式为主要活动内容。因此,都市旅游应当随着都市区域范围的扩大而处于动态发展中。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拓展了上海都市旅游空间,扩大了都市旅游活动范围。新“三城七镇”城镇体系中,临近中心城区的浦江、高桥、松江新城等镇城,都具有比较独特的都市风貌、都市文化和都市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都市旅游的资源,因此,上海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展上海都市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二)发展环城游憩带旅游,进一步完善上海旅游业发展格局从旅游活动发生的区域范围来看上海都市旅游卡,城郊旅游有别于都市旅游。长期以来,上海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为“都市型旅游”,以都市风光、都市商业和都市文化·】】1·财经研究20O9年第7期来树立旅游形象,而对于城郊旅游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对新“三城七镇”旅游开发现状的考察,我们发现,上海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丰富,伴随着上海新城镇的快速发展,上海环城游憩带旅游必然会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有益补充。上海都市旅游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是以上海中心城区为旅游目的地的中远程旅游者;而环城游憩带的主要客源市场是上海市区内以短途旅游为主的城市居民和江、浙两省的近距离旅游者。都市旅游和环城游憩带旅游目标客源市场明显互补,将会极大促进上海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三)发展环城游憩带旅游,将提升上海旅游业在长三角区域中的竞争力长三角旅游区,是由两省一市近2O个城市组成的一个无障碍旅游区域。长三角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该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大小,而旅游资源和产品则是影响旅游区域空间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因素之一。上海环城游憩带的开发,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种类,尤其是高端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从而最终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旅游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上海旅游业在长三角区域中的竞争力也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二、相关理论综述“环城游憩带”这一概念为中国学者最早提出,国外的相关研究则起源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的研究。
17世纪,第一次提出了“绿带”概念;1826年,编制的“伦敦规划”提到了城市环形发展的概念,并提出在城乡结合部保护农田和森林的设想。1938年英国环城绿带法明确了“环城绿带”的概念。近期,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到郊区旅游()。(199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郊区旅游。和(2004)指出是“发生在郊区的旅游”。(2004)对欧洲东南部的郊区旅游的演变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2004)对美国郊区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美国郊区旅游目的地通常是以当地居民为主要市场,很少有国际游客光顾,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相吻合。国内对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始于2o世纪9o年代。邹积林(1990)在旅游区划里提到了城市周围的环状区形态。陈传康(1996)观察到,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旅游区大大扩大了范围,居民外出旅游日益增多。李九全(1999)提出了西安环城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模式。
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表明,尽管学者们观察到了城市周边旅游地的出现,但是还没有明确提出环城游憩带的概念。白吴必虎(2001)给出明确的环城游憩带(ReBAM)概念后,赵玉宗等(2005)、周杰(2005)等从驱动力系统、吸引力系统、支持力系统三个角度研究了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王。.112.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云才等(2000)、吴承忠等(2003)、毛润泽(2004)、保继刚(2005)等研究了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杨新军等(2001)、胡勇等(2004)对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环城游憩带旅游是大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对其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环城游憩带对大城市,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还没有得到很好解答,而且研究方法也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欠缺。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认为环城游憩带是上海都市旅游空间的极大拓展,发展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对完善上海市旅游产业格局和提升上海市及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选取了上海市环城游憩带中具有典型代表的lO个城镇作为样本,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在系统、科学评价资源价值的基础上上海都市旅游卡,对上海市环城游憩带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数据与样本来源依据庞振刚等(2001)的研究,将上海市除中心城区(卢湾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长宁路、普陀区、闸北区、杨浦区及浦东新区一部分)之外的所有郊区县,包括青浦区、奉贤区、松江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南汇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的一部分和崇明县全部纳入上海市环城游憩带范围。①笔者实地考察了选为样本且在上海环城游憩带具有代表性的松江新城、临港新城、嘉定新城、罗店镇、朱家角镇、枫泾镇、浦江镇、高桥镇、奉城中心镇、陈家镇10个城镇的121处单体旅游资源,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将问卷发放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新“三城七镇”的知名导游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求现场填写并回收,共回收有效专家问卷18份。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获得本研究所需数据。四、研究模型与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多样,如以卢云亭(1988)的“三、三、六”评价体系为代表的定性评价方法,以、walsh(1997)和—KiLee(1997)等人的条件价值法(ethod)为代表的定量评价方法等。在旅游资源评价过程中,如何将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旅游资源评价科学与否的关键。
而当评价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有差别时,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针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内容和层次较多、指标重要程度存在差别、评价结果易受评价者主观影响、旅游资源价值相对模糊等特点,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形成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运用到对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力求使评价过程和结果规范编程规范下载仕学规范下载编程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编程规范下载、科学。评价流程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用如下流程图·113·财经研究2O39年第7期(见图1)表示,具体研究步骤如下:(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研究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2003),结合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特点,构建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评价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和评价因子层四个层级(见图2)。(二)确定旅游资源评价标准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首先,根据图2所示旅l经验评价I单因子评价lt定性评价方法t,,市新“三毛、、、\、、旅游资源垒一//▲定量评价方法▲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满图1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流程示意图分为1O分的上海市新“三城}评价耳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评价因予层科学考察价值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u环境状况u。
lJ区位条件u蛩lI蓑环境清洁度U22适游期。区域通达性U。由图2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景点地域组合度七镇”旅游资源模糊打分表,用于被调查专家对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的打分评价。其次,由于旅游资源模糊打分表中部分评价因子基于语义学标度,分为5个测量等级:很高、高、较高、一般、低,或者相似评语,为了便于计算和统一标度,将旅游资源模糊打分表所有评语(包括主观评价的语义学标度)定为I级、Ⅱ级和Ⅲ级三个等级(见表1)。·114·所需交通费用一H由市中心到达●剥引●-_]圉交通方式类型由市中心到达的0U●引驯]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表1上海市新“三城七镇”旅游资源评价定量分级标准打分评价值评语等级8≤≤10很高6≤
,U7}A13=(O.5396,0.2970,0.1634)0.一{ul】,u】2,U13,u14)A31:(O.1390,0.3934,0.2338,0.2338)0.02261由表2可知,组合一致性指标CR=O.O516+O.0036+0.0088+0.0088+0.0000+0.000o+o.0000+0.0226=0.0954措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下载,真正使“上海人看上海”成为每个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积极开拓江浙等上海市周边客源市场。据旅游统计数据显示,江浙等地游客占来沪国内旅游人次的比重一直很高,2007年江苏占来沪国内旅游人次的3O.2,浙江为18.3,两者合计高达48.5,可见积极开拓江浙等上海市周边客源市场,对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受上海财经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注释:①国务院已于2009年4月底批复上海市《关于撤消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消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
参考文献:[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8):354—359.[2]王怡然.卜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3]李红超.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以济南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邹积林.旅游区划问题探讨~一以成都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1990,5(z):26—28.[5]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口].旅游学刊,1996,(5):3l一34.[6]李九全.西安环城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9,(1):124—127.[7]魏小安.对发展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1—09—07.[8]赵玉宗,张玉香.城郊旅游开发研究E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5—118.E9]周杰.我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探析口].理论学刊,2005,(8):39—40.[1o]王云才,郭焕成.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一一以北京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0,(2):55—58.[11]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6):68—72.[12]毛润泽.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空间结构研究FJ].社会科学家,2004,(6):97—99.03]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4]杨新军,刘军民.城市旅游开发中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79~184.[15]胡勇,赵媛.城郊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模式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4,(5):49—5O.[16].;s[M].:,1998.[17][J].。
1994,(2):1—6.[18],.ide:“”[j].,2004,(1o、3):253-263.[19].ope:·]2O·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y[J].nal3):165—177.[-20].,2004,(6、3):151—165.,2004,(6、[J].[21],.:COSTS[M].,1997.[22]—KiLee.-ice—[J].,1997,18(8):587—591.—fang,—peng(,,,China):,.Bysam—,itas-‘by。
-,.tity..,,.,epat~ies.:(ReBAM);;;AHP;~(责任编辑喜雯)·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