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受欢迎的《像你的他》,许多英文歌曲迷都耳熟能详,这首歌曲在2011年单曲榜单上连续五周获得头名位置。近来,该曲目再度受到瞩目,缘由是颇具才华的我国网友将其改写成多种中文译本,其中一篇采用文言文风格的作品命名为《另寻沧海》。网友们纷纷留言称:“古文风格译文,歌曲立刻升华到非凡境界……”“古雅译文,立刻触动心弦,汉语确是天下最优美的语言。”这些译文,无论外在形态还是内在意涵、艺术意趣,都极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语言简约 底蕴丰富
当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文学的核心精神,融合了百姓口语的精粹,参考了外来文明的特长,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这部作品名为《另寻沧海》,其译文展现了译者精湛的中文造诣:听说你,诸事顺遂,安康如意。遇见她,不久将要成婚。听说你,心愿得以实现。推测到,你了解他的期望。这些词句简练,句型规整,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最近网上有人把一首外文诗作译成各种中文稿子,有偏文艺的,有模仿《诗经》的,有借鉴《离骚》的,也有写成七言律诗的,还有搞怪的女汉子风格,种类繁多,让人看了惊叹连连:英文碰到中文竟能产生这么多不同译本!让人深深佩服中文的美丽和深厚内涵。那首开篇之作,你声称喜爱雨水,却在下雨时撑起伞来,用《诗经》的风格翻译便是,你说贪恋雨景,却举起伞遮挡它,这种汉语的精练之美,句子构造之妙,音韵和谐之感,展现得非常充分。
汉语表达精练,内涵深厚在线英语翻译中文,为译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作品《再寻沧海》里的译文“不必忧愁,终有别的海洋替代沧海。放下纠结,然后把思念寄托巫山”借鉴了“曾经见过大海难以忘怀,除了巫山之云不算云彩”的典故和名句;英文诗歌的译文“你说相伴到老,我感到害怕”,则引用了《诗经·邶风·击鼓》中的诗句。
意境优美 意味深远
中文不但富有简洁之美,而且蕴含深远之韵。参照先前提及的那首英文诗作的译文,有个采用“七律体”的译本:“江南三月雨迷蒙,绸伞层烟润暗香。夏日微醉最宜人,紧依好树享阴凉。寒风清畅天色晚,蹙起秀眉掩红窗。疼惜你那几分情,唯恐岁月离鸾凰。”那是一幅烟雨氤氲间的画面,一位忧愁的女子跃然纸上。中文的情感美、画面美、情调美交织成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美。
中文所蕴含的独特韵味,是众多外籍人士选择研习汉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的王溪教师,平日里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巧妙地将当下广为流传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的词句融入日常授课之中。门前的老树抽发出嫩绿的新枝,庭院中的枯木竟然重新绽放了花朵。人的一生中积攒了许多话语,却都默默收藏在日渐花白的鬓角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柴米油盐的烟火人生,转瞬间,脸上便刻满了深深的岁月痕迹。她向学生们说明,开头的两句是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随后的两句则表明父母已经年迈,头发已经花白。她向学生们阐述,中国人表达情感时通常较为含蓄在线英语翻译中文,借助“柴米油盐”这四个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事物来比喻普通、平凡且繁杂的生活状态。德国学生听完之后,觉得中文既精练又富有深意,因此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意志。
神奇翻译 引发思考
《另寻沧海》的英文歌词被网友们称赞翻译得非常出色,并非机械的直译,而是充满了情感的表达方式贝语网校,这一点显而易见。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就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贾文浩教授是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的专家,他提出在中英文诗歌转换时,首要任务是抓住“诗意”,用诗歌的语言去翻译诗歌,译文要努力保持原诗的韵味;其次还要留意文体的特点,思考诗歌产生的背景,挑选恰当的文体,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选择的保留或创造风格,使诗歌的内涵得以充分体现。先前提及的译文,虽说是依据英文诗作进行的再创作,但网友们呈现的诸多中文改写版本,同样颇具观赏性。
冉启斌,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认为同一首英文诗歌的多种中文译本,多数情况下并非直白地转换原意,而是着力于贴近汉语自身的表达方式,为此常常需要补充不少符合汉语习惯的附加内容。从这方面来看,网友们提供的各种中文译本,并非简单的翻译活动,而是围绕原著材料,借助多样化的汉语文学手法开展的重新演绎。
深入理解汉语的精髓与神韵,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合理的改造,既能增进我们对外文的认识和掌握,也能展现中文的独特之处,更有助于借助文化的交流与结合,产生丰富多彩的成果。(姜力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