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甘仲民是将军院校的校友,1937年11月出生。他曾是西军电雷达系581班的学员,1962年分院成立通信兵雷达工程学院后,跟随分院搬迁到了重庆。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学院任教,先后在重庆通信兵工程学院、南京通信工程学院以及解放军理工大学从事雷达、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担任教授职务,并且荣获全国优秀教员的称号,同时也是全军优秀党员。
一块小黑板,浓浓同学情
1960 年代,我于西军电求学期间,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一块黑板,用作张贴公告之用。当时我担任班级党支部的宣传干事,因此负责策划出版工作。黑板报每隔十日左右更新一次。那方寸大小的板面,成为展现我们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窗口。
我们这个班级主要由军官学员构成,此外还包含了南京空军雷达学校和大连俄专转学的“士兵级”学员,总人数大约在八十几位,虽然彼此的背景不尽相同,但都极其珍视能够进入西军电深造的难得机遇,学习态度非常积极;由于成员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同学在业余时间展现出广泛的兴趣爱好,其中不乏既擅长写作绘画,又乐于为班级事务出力的优秀人才;大家踊跃参与创作高中黑板报版面设计图,使得黑板报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当精彩。这里登载了学习领袖理论的心得感悟,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消息报道,集体中的模范行为和各学习团队的进展情况,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说明,专业课程学习经验的分享交流等等。曾有一部名为《马大哈加入我们年级》的连续故事,人们用“马大哈”来形容做事马虎的人,这部作品汇集了大家在学术研究时遇到的种种难题,比如做课程作业时敷衍了事,对知识不求甚解,对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在多项计算中屡屡出错,这些内容被编成一系列章节,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因此广受好评。
1961年国庆节临近时,学校组织各系开展一次以庆祝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竞赛。根据党支部的指示,我们选定“遵循党的指引前行”作为活动核心,号召同学们踊跃投稿。我和赵积梁负责稿件筛选与编排工作,同时与刘佳望共同规划版面布局,我承担了标题创作和配图任务;赵玉书、刘纯一以及陈九治则负责文字誊写。国庆节当天恰逢周日,为了准时推出,周末夜间,我们同僚们合力赶工,终将工作做完。
庆祝国庆黑板报(局部)
在黑板报前的合影(前排三人中左一为本文作者)
我们为这一期宣传栏付出了很多努力,着重表现中心思想,仔细调整布局、绘制插图,还请陈次兮等人创作了一首主题乐曲。所刊登的文章也围绕中心,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在“节日寄语分享感受”这一部分里,选录了三位同窗的肺腑之言。
吴芸台:在党的号召鼓舞下,内心激荡起一股力量,那就是立刻行动起来,必须掌握扎实的本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我们的教学质量需要大幅提升,这将是献给伟大祖国 12 周年庆典的最好礼物。
张甦:严记:要像废寝忘食那样专心学习,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深入思考,一刻也不松劲——必须牢记,党标准很高,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学问却是没有止境的起步网校,想要掌握前人的智慧已经很难,更不用说我们承担着开创未知领域的重任了!没有那种“悬梁刺股”的执着精神,根本无法想象能在科学领域取得任何突破。党和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促使我们“用心良苦,立志高远,用力深入”,在全球新科技领域中,力争上游,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用这样的实际行动来庆祝国庆节。
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了忧国忧民,铭记使命,全心投入学习以报效国家,三位学子的肺腑之言,展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远大抱负!
最后,我们班级的黑板报凭借内容突出、字迹清晰、画面丰富,赢得了整个院系的第一名荣誉。得知这个消息,十几个同学兴奋地聚集在黑板报旁边拍摄集体照。
我们完成学业后,分别投身于国防事业的各个领域,赵玉书同志被安排到西电从事教学工作;陈次兮同志最初进入南京14所任职,后来调往北京,在1990年代担任电子部电科院的总工程师;刘纯一同志则被分配到西安的一家研究机构工作;赵积梁同志曾先后在通信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通信指挥学院担任教授职务,这些都是后来的情况。
六十年光阴荏苒,黑板报的往事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已成为我青春岁月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高中黑板报版面设计图,每当回想起当年一起办报的时光,便不由得联想到那充满凝聚力、高度紧张、庄重有序又充满生机的军校生活,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对母校西军电的无限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