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7日,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会在清水河校区落下帷幕。会议尾声,航空航天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格拉斯哥学院这三个学院的代表,以及党委学生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这四个部门的代表,纷纷上台分享了各自的工作情况。下面是格拉斯哥学院副院长刘欣刚的工作汇报。
今年二月四日,正值农历2018年除夕,这天我们全家欢聚一堂,一起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一些国外著名大学也向全球优秀学生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到本校继续学习深造。格拉斯哥学院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这些学生平均每人获得了三所国际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现在正值该学院欢欣鼓舞的时节,同时也是我们审慎考虑学生未来选择的关键时刻。
今年除夕夜,远在大洋彼岸的一纸通知让格拉斯哥学院2019届王金辰同学全家以及整个学院都十分激动,消息是麻省理工学院发给王金辰同学的,内容是邀请他于2019年9月入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提供全额奖学金支持,这既体现了对王金辰本人的看重,也代表了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获得的广泛认可
一、学院基本概况
电子科技大学同格拉斯哥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是在2009年。2012年,两所高校共同开展的办学计划获得了教育部的核准。2013年,格拉斯哥学院宣告成立,并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首批学员。经过双方持续协作,2015年该合作项目被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对话框架。2016年1月,双方的非独立实体性质的办学单位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
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所新型学院,该学院整合了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办学机构,其优势学科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微电子科学等。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届毕业生的继续深造比例持续上升,并且深造的层次也在逐步提升。特别令人高兴的是,2019年有19名学生获得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直博录取通知,这从某个方面显示了格拉斯哥学院的学生正越来越受到行业内部其他机构的肯定。
过去两段时间,学校大力推动教学革新与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格拉斯哥学院也深度参与。我们特别重视教学研究及改革基础工作的沉淀,累计完成了四十一个院级教学改革计划,刊发相关研究论文将近五十篇,为后续打造更顶尖的教学改革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年里,学生独立完成并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总计近一百篇。2017年格拉斯哥大学值得上吗,教育部对学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获得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同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的审核。今年3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了IET工程认证,并且获得了五年期最长认证资格。我们的成就接连不断,在国内国际联合教育项目上的地位日益显著,策划了多次合作办学论坛,深度介入全国性中外合作教育峰会展现自身实力,还迎来了教育主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众多合作教育伙伴前来考察指导。
二、借鉴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中外合作办学最初的目的是吸纳先进的教育成分,塑造更完善、更出色的人才队伍。近些年,国内对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式工程教育思想颇为重视。格拉斯哥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在更早的时期就倡导重视工程操作和逐步提升的工程人才培育方式,这种理念与麻省理工的思想内涵相同。
方法可以参考,学说也可以参考,不过得先弄清楚要造就怎样的人才,我们的培养须立足于本国实际。所以,参考过来之后的整合、筛选十分关键。我们坚持两校合作办学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眼光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秀IT及工程人才,他们同时也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我们着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贝语网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教育理念,我们研发出综合性全球课程架构,该体系分为专业学习、能力塑造、语言训练三大板块,下设数学物理、外语教学等六个子模块,彼此相互渗透。学院创建时就联络了华为、法雷奥等跨国公司,共同组建了行业咨询团队,这些企业代表经常介入教学计划的设计,并深度参与人才培育全过程。到现阶段,我们基本形成了按项目推进的工科课程框架。这套方案既符合全球工程人才培育方向,也适应国内电子信息和新兴学科建设需求,在整体规划上达成共赢目标。
三、知行合一,严把教学实施
理论虽然关键,但行动才是验证正确与否的根本依据。怎样使一个创新的思想切实产生效用,更有效地辅助人才培育?唯有通过行动,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近些年,由于教育领域持续进行革新,我们持续改进并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确保理论指导与实践推进紧密结合。我们不仅构建了贯穿四个年级、涵盖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及高级学科内容的递进式项目化工程学科课程架构,还将此方法延伸至语言学科和综合素养课程。我们持续优化语言学科建设,增设以项目为载体的工程英语学科方向,逐步扩充语言学科的建设内涵。
设计整体时,我们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引导格拉斯哥大学值得上吗,从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管理方式、实践条件等各个层面给予学生全面帮助,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工程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独立学习和持续学习。
方案制定完毕,需转化到实际课程中去实施。格拉斯哥学院的授课过程,涉及教师的部分讲解,也有集中的动手训练,还有学生独立完成的综合课题,并且安排了定期的互动和指导,强调教师的精准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索并重,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这门课程包含三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用了24小时,实践环节用了32小时,而小组合作项目则占用了大约100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在此期间频繁互动,深入讨论,不断发现各类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借此机会持续提升自主学习和处理难题的本领。
我们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实践。借助任务导向、项目制式的方法,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议,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网络沟通平台等方式,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自2014年起,学院每周组织自主学习活动,内容多样且富有创意,教师参与热情高涨,每次活动报名都非常火爆。学生能够和教师互动,教师还可以借助个人经验,帮助学生端正观念,规划未来。在本学期举办的一次学院领导与学生交流会上,众多学生代表迫切希望,必须提升活动举办的次数,同时扩大每次活动能够接纳的学生数量。
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间的互动沟通。借助年度中英工程类课程评估机制会议,推动中外教师间的教学心得分享与相互学习。每周开展课程团队集体研讨、教学研究等活动,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同时提倡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教学,组织不定期的学科交叉讨论,还创设了专门的数理基础课程和工程类职业英语课程。
教学交流互动环节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中的团队配合、小组探讨、组员间评价、集体展示陈述等,课外活动里的同辈互助指导、学术科技团体周期性工程实践及专业科目、科研初步指导会等,都为学生知识探讨沟通创造了优质途径。
我们属于工程学科领域,所以,实践教学的辅助系统必须健全完善。这些年,格拉斯哥学院持续建立的电子设备操作场所,在人员配备、物资保障和场地资源方面,都给予学生充分的便利。特别是这种允许学生自主调配场地设施、仪器零件、实验装置的使用方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课后进入实验室的意愿。同时,众多教学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进入实验室,对学生的科研活动和学习过程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效果。
我们致力于提升管理效能,力求全面服务学生,为此组建了融合中西方理念的学生服务体系,旨在促进教学与学习有机结合。各机构均直接面向学生,依据其个性需求提供专业且便捷的服务。学生成长促进部门更是从多维度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需倾注全力呵护学子,不过度纵容,须确立规范,恪守准则。严格推行全程评估机制,师生须严谨完成每门课的每个步骤。学术机构主导的质量监控网络,严格遵循学院的各项学术规范与章程,确保公平合理透明。我们坚信这也是对学子的一种关怀,能令他们终身受益。
大一第二个学期的《微电子系统》旨在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塑造他们的工程思维,提升他们独立学习的效果;大三第二个学期的《团队设计项目》,在导师设定整体目标后,学生分组协作达成,需要将所学理论融会贯通,巧妙地应用到团队设计的实践里,这个过程充满较高的难度。这些课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要显示课程安排弹性、学生选择空间大、教师付出心血多,涵盖计划构思、执行步骤、成果展示等步骤。我们意图借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开拓精神和语言综合运用水平。
四、未来发展展望
二零一八年,电子科技大学同格拉斯哥大学达成了新的合作框架,着手创建联合科研机构,以此作为双方深化协作的基石。接下来,两个学校将共同开拓,逐步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我们期望加强校园内部互动,向大家介绍格拉斯哥学院近期的实践成果,为全校范围内的教学活动改进、标杆课程打造、人才培育方案以及新兴工科学科发展贡献创新见解。
我们期望在国际师资团队组建上取得进展,争取未来打造一支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育要求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为学校的教改、学科发展、国际化人才培育等提供支持。
格拉斯哥学院的所有教育人员,将坚守初衷,不忘培育人才的崇高职责,始终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为首要目标,进行周密的规划和设计,构建起包含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多方面的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框架。期待在学校的鼎力相助以及各部门和兄弟院系的积极协助下,持续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还有国际交流等方面尽一份心力。
(整理人:李果 学生记者团 陈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