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意义
五一劳动节,又称为国际劳动者节,是全球80多个国家的公共节日,五一劳动节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地区。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地区有超过20万的工人士兵,他们为了争取实施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度,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经过艰难的交涉,工人士兵们最终赢得了这场胜利。从今往后,每当这个日子,全球的劳动者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外出游览,以此表达喜悦。
我国劳动节的日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起步网校,每年五月一日,众多民众都会穿上体面的衣裳,前往公园、广场或是剧院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内容,参与各类文娱活动,兴致勃勃地庆祝这一节日,同时表彰那些在劳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的劳动节定在五月一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劳动节都是同一天,各国的日期不尽相同。即便日期各异,每个国家仍会以自己独特的习俗,热烈地欢庆劳动节。
五一节发端于美国芝加哥职员的一次联合抗议,彼时美国工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不断,然而在作坊工作的职员仅能获取微薄报酬,由此引发职员集体抗议,历经一番艰难斗争,职员最终获得成功。为庆祝此次抗议的成功,五一节由此形成。
中国民众纪念劳动节的传统可上溯至1918年。当年,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在沪苏杭汉等城市向民众分发宣传“五一”的传单资料。1920年5月1日,京沪广九唐等工业城市的工人群情激昂地涌上街头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内容,开展规模宏大的游行和集会活动,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个五一劳动节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49年12月宣布五月一日为官方设定的劳动节,当天全国放假三天。这一天,全国范围内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人们穿上节日的新衣服,兴致勃勃地汇集在公园、剧院、广场等场所,参与各种庆祝大会或文体休闲活动,同时表彰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