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包含六个时令,具体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此外,秋季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比如我们广泛认知的中秋节,以及重阳节。
秋天属于收获的时节,小编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说法,秋日之美在于成熟,它不同于春天的腼腆,夏天的直白,或是冬天的含蓄,提起秋天,人们最先联想到的便是遍地金黄的落叶和灿烂的枫叶。
今天向大家介绍几首描写秋天的优美诗篇。把这些诗句记录下来,定能让你的秋季增添不少意趣。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夕,李白在长安遭权贵排挤,被赐金返乡,离职后政治上一直不顺,生活也四处漂泊。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和十三年秋天,李白两次到宣城,此诗就写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之后。诗中不仅描绘了秋景,还让人体会到浓浓的秋意。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景,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低落和哀愁,让人在阅读时也感到有些许凄凉。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两句诗:“人家烟火映着寒冷的橘树和柚子,秋天的梧桐也显露出苍老的色彩。”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关于秋分的古诗30首,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作品刻画了秋夜月光映照下洞庭湖的美丽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湖光山色的欣赏之情。同时彰显了诗人非凡的胸襟和独特的艺术品味。反复品读此诗,仿佛那洞庭湖的壮丽风光跃然纸上。
月色与湖水交相辉映,水波与月光彼此映衬。而湖面平静无风,宛如未经打磨的明镜。可以说借助诗句,我们便能体会到洞庭湖的秀丽风光。
《秋风辞》
刘彻
河之东面流向上游,祭祀后土神明,回望京城心情愉悦,在河流中央与群臣一同宴饮,皇上非常高兴,于是亲自创作了《秋风辞》这首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诗出自西汉皇帝刘彻之手,创作于公元前113年。当时,刘彻带领朝中官员前往河东郡汾阳县,那里是祭祀后土的地点。时值深秋,秋风呼啸,大雁飞往南方。刘彻乘坐楼船在汾河上航行,看到这番景象,深受触动,便创作了这首《秋风辞》。
这首诗透出秋日凄凉的氛围,通篇融合了比兴手法,情景交融,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抒发秋愁的代表作。
《燕歌行·其一》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谦谦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燕歌行》出自魏文帝曹丕之手,系一首抒发情感的佳作留学之路,描绘了一位女性对远方旅居丈夫的深切挂念。全诗语言明快,情感细腻曲折。通过渲染秋日萧瑟的意境,将人物内心的缠绵悱恻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诗中展现了女子在秋日里思念远方的丈夫,已经到了肝肠寸断的地步,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空旷和孤寂的氛围。
现在关于秋分的古诗30首,关于秋季的诗歌文章就讲到这里了。秋季除了让人感到冷清孤寂之外,其实正如我开头所言,也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时节。以欣赏的心情去面对它,秋日的风光在众人眼中可以显得更加动人,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