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全球畅销,为何唯独在美国遇冷?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加拿大2025-10-10 17:10:01佚名

中国手机品牌,正在征服全球市场。

二零二零年,全球手机销售量排名前十位中,中国制造商占据了七个位置,这些品牌共同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比例。

即便不考虑中国国内市场,在其余各大洲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中,也都能看到中国品牌的名称,唯独北美洲是个例外。

北美市场以美国为主,与中国相关的手机品牌,目前仅存两家,分别是联想收购的摩托罗拉,以及TCL收购的阿尔卡特。

我们最广为人知的华米OV品牌,完全划入仅占有6%市场份额的行列。

这里是充满探索未知精神的X科技实验室,我们今天要探讨一个疑问:为何销往世界各地的中国手机,却始终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国产中高端手机并非缺乏优势,二季度时,欧洲消费水平高且市场争锋相对,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品牌中,有三家是中国企业。

美国方面并未完全禁止中国品牌产品销售,一加在该地区建立了独立的销售网络,并且今年上半年,一加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增长速度是最高的。

国产手机的主要品牌华米、OV,为何无法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就像在欧洲市场那样呢?症结在于两大障碍:通信运营商专利纠纷。

先说说通信服务商。回想一下,过去移动和联通的营业网点,曾设有那种办理话费充值赠送手机合约的机型,是吧?

虽然现在国内的年轻人,基本已经不太会用这种方式买手机了。

在西方国家,向通信服务提供商购买移动设备依然普遍存在。例如,美国线上销售的手机中,有百分之四十四是经由运营商渠道售出的。

因此不论哪个品牌美国运营商,若要在美国销售手机,都必须与通信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在国内有三大通信企业,在美国则对应着四家主要服务商。

讲个故事吧,发布首款产品以前,乔布斯虽然认为通信服务商都挺笨的,却发觉实在无法避开,终究要打交道,于是,跟第一家服务商一谈就谈砸了,对方坚持,苹果手机必须内置类似“移动梦网”的服务商软件,不然就不肯联手。

好在后来另一家运营商,美国电报接受了苹果的条件。

苹果的情况尚且如此,可以推知,中国品牌若想与这些地方势力打交道,需要应对何种交涉情境。

罗老师曾打算在美国销售锤子品牌手机,然而当地通信服务商对苹果母公司制造的手机产品评价平平,因此该计划未能实现。

而到目前为止,在美国最为出色的中国自主品牌一加,是在2018年与T-建立合作关系之后,才逐渐被美国手机爱好者所熟知并热爱的。

谈及此,或许有人会疑惑,在欧洲同样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为何国产手机品牌却表现不俗?

在欧洲市场取得过优异表现的国产品牌华为与小米,均与当地通信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

做通讯设备起家的华为,和运营商合作拥有先天优势。

小米于2018年与李嘉诚掌控的长江和记集团建立了伙伴关系,长江和记集团旗下存在一家名为“3”的企业,该企业是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主要通信服务商,小米通过这一合作得以拓展欧洲市场。

不过在美国,2018年曾经传出小米计划开拓该国市场的消息,不过首先他们的合作方长江和记在该国的业务体量并不算大,其人际脉络也不及在欧陆地区那么有效,其次当年中兴公司被加入实体清单的事件,导致美国通信商不敢随便与中国企业联手,再者,制约小米的还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难题。

华为在2018年期间美国运营商,曾与美国运营商AT&T达成合作意向,然而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该运营商最终取消了销售华为手机的安排,此外,不少美国电信企业及零售商也终止了与华为手机销售相关的合作。

总而言之,当前状况下,美国虽未颁布正式禁令禁止小米、OV等品牌进行销售活动,但从运营商立场来看,与中国品牌合作却暗藏风险,这几乎阻断了我国主流手机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径。

非政策层面的考量,亦存在一个关键因素,即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主要障碍,专利问题。

在当代移动通信设备领域,外国企业想要在美国开展业务,几乎都会遭遇一连串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这些诉讼过程异常艰难,如同经历严峻的考验,若能成功化解,企业便能顺利发展,例如三星公司;倘若无法妥善解决,则可能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像HTC那样。

HTC曾经是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一度成为美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制造商,其份额一度接近四分之一。然而在2011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HTC侵犯了苹果公司的专利权,自2012年4月起,美国开始禁止HTC手机进入该国市场。

裁决之后,HTC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急剧跌至6.2%。直到2012年11月,HTC不得不与苹果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条件是每售出一部手机,需向苹果支付6到8美元的专利使用许可费。

许多人觉得,这一专利争议是HTC的转折点,从那以后,这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品牌便踏上了没落的不归路。我们即将推出一期专门介绍HTC的节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

HTC在美国销售手机时惹上了不少麻烦,小米原本想要开拓美国市场的想法还只是空想,结果意外地卷入了麻烦之中。

2015年、2018年、2020年,美国有三家公司分别在美国法院提起专利诉讼,指控小米存在侵权行为,涉及的专利种类繁多,包括自拍杆、三脚架、移动通信以及视频编码等。

这几家公司指控小米,基本上就是所谓的“专利蟑螂”,也就是那些掌握众多专利却不制造产品,主要依靠许可赚钱的企业。

有法律人士指出,美国法庭的裁决在中国境内无法实施,假如小米对美市场毫无意向,未来也无意涉足该领域,那么它完全可以拒绝应诉。然而,倘若小米对美市场抱有期待,就必须参与诉讼程序。

最终小米还是提起了诉讼。就在最近的一次专利争议里,小米在今年八月与对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这可能表示,小米依然对北美市场抱有期待。

这些所谓的“专利流氓”企业,目光锁定在中国企业身上,其中小米只是其中之一,华为、OPPO、vivo等想要拓展美国市场,必然会遭遇这些公司的无理诉讼,就连已经进入美国市场的一加,也一直被卷入法律纠纷之中。

制作本期节目搜集信息时起步网校,我们了解到美国科技门户ZDNet的一名资深编者,向拜登递交了一封公开函,倡议解除对中国手机产品的管制,理由是中国企业正在制造出顶尖水准的手机,但美国本土市场几乎仅由苹果与三星两大厂商主导。

由此可见,我们或许应当感到欣慰,国内手机品牌的相互角逐,网络购物渠道的兴盛,使中国顾客获得了更宽广的挑选余地,无论是注重经济实惠还是向往尖端科技,都能寻得称心如意的手机。

因此中国手机如何销往美国,明了内情的美国民众应当比我们更为关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