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大调整:2025年新增4大新兴专业,撤销6个传统专业

留学方案2025-11-11 17:06:18佚名

2025.08.09

本文字数:235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林靖

近期起步网校,各高校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陆续开始启动,一大批高校,积极采用密集方式,调整优化院系专业设置。

8月7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布了一则《关于2025年度新增、撤销专业的公示》。根据这个公示情况来看,先是经过二级学院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之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以及党政联席会议展开了审议,再经过本科生院审查、学术委员会评议,最后校长办公会进行审核,学校在2025年度申报了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4个新专业,同时申请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功能材料、焊接技术与工程、日语、英语等6个已经停止招生的专业。

7月23日,湘潭大学发布了一份《关于2024年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公示》,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里的文件要求,先是经过了学院的申报,接着学校组织了专业设置评议专家进行审议,之后还经过了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的审定,最终情况是同意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同时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并且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是这种情况 。

7月22日,东北师范大学发布了一则关于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的公示,名为《关于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的公示》 。在经过征求学院(部)是否同意的程序后,学校教务委员会进行了审议,之后学校党委常委会以及校长办公会也进行了审议,最终得出2025年度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这一结果 。又经学院针对上述事宜提出申请后,学校展开论证,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进行审议,学校党委常委会及校长办公会再次审议,拟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 。

伴随新出现的产业迅速地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的专业安排也得跟新时代产业的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相契合。麦可思研究院针对收集而来的超过150所高校所公示的本科专业打算增设的情况做了统计。在申请设置、预申报的603个专业里,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数量比较多,拟增设、预申报的数量累计起来都超过了10个。总的来说,在2025年进行申报增设数量处于较前位置的专业之中,同样亦是在最近的五年时间里新增数量比较多的受到广泛关注且受欢迎的专业。

还有,自今年5月开始,很多所“双一流”院校,密集地宣告成立新的学院,这些学院所关注的领域,集中在了人工智能方面,以及未来技术范畴,还有空天技术领域,另外量子科技领域,以及AI+领域,甚至信息传播领域 。

6月3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了一份通知,这份通知是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该通知提出,要以国家战略作为牵引来优化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作为牵引来优化专业设置,还要以科技发展作为牵引来优化专业设置。将优化专业设置当作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科学地去调整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促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重塑,对现有的专业予以升级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持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程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予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要求,要加快进行急需紧缺专业的布局。支持高校将目标对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还有护理康养、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来布局相关专业,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

被裁撤的专业点越来越多,其原因在于就业不理想,在于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在于不符合学校的特色定位等 。

依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来看,在2020年至2024年这个时间段当中,高校撤销专业数量位居前五名的本科专业依次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数量是160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数量为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有123个,市场营销,专业数量是104个,产品设计,专业数量为93个。

里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就是所谓的“信管专业”处在首位。在1998年的时候,教育部把包含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相关的,还有信息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这5个专业,合并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即“信管专业”。

近年来,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态势本科专业撤销,信管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得越来越远。2017年,教育部新设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之后,部分学校作出选择,停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单独去开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

厦门大学,担任经济学系副教授一职的丁长发,针对第一财经展开分析,指出高校依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相应地增添新的专业,并且同时裁撤掉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配的专业,这是极为重要的。借助适当收缩这一举措,将有限的资金,切实投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一些专业以及高精尖人才的培育上,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在关键之处,而并非追求“大而全” 。

需要留意的是,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推新”,新型研究型大学同样变成了越来越多高分考生的抉择。今年,乃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这些新大学本科展开招生的首个年份,录取分数线已然与985高校相当,甚至还超越了不少985知名院校。

丁长发讲,不少传统高校里,专业的情形是太多且太散,这致使没办法做到足够聚焦。这里面,有好些不符合学校既定特色定位的专业,也开设了相当数量。所以呢,相较于新大学,传统高校得加快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需求所出现的变化,也对高校提出要求本科专业撤销,要加快专业的调理设置,将好钢用在刀刃之处。

从发展的趋向而言,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往后在大学里,不管是专业的被撤销,还是专业的新增,全部都会变成一种常态的情况。一旦专业遭遇被撤销这样的状况,那些与该项专业相关的老师该如何去应对呢?

麦可思对多校文件加以整理后发现,要是专业出现停招或者撤销的情况,那么相关教师的分流大致存在几种情形,其一,分流至相近专业,于学院讲授专业基础课;其二,讲授公共基础课;其三,转至行政岗位,或者前往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辅岗位;其四,跳槽到别的学校,。

有不少高校,在制定本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时,通常会构建一套相应保障措施,用以协助相关专业老师顺利达成教职转换。比如今年年初,《安徽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规定,被停止招生或者撤销的专业所在学院,应当做好专业停招(办)之后在校学生的培养工作,并且做好停招(办)专业相关教师的分流以及转岗事宜。

丁长发称,专业遭撤销后,部分老师能够转到相近专业,去转变一下研究领域哦。有些专业虽不招收本科生,然而却招收硕士生呢。还有一些能够转岗至行政、教辅岗位,另外每年都会有一批退休教师的,有一些老师能够调动前往其他高校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