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的特质
《爱丽丝》是一部充满奇特意境的作品,它的意境体现在无拘无束的想象和超然物外的态度上。这种意境是一种独特的神韵,不受约束的想象也是这种意境的一种表现。《爱丽丝》洋溢着这种让人惊叹的自由想象:深不可测的兔子洞穴、忽大忽小的身体变化、荒诞不经的“疯茶会”、行踪莫测的柴郡猫、离奇古怪的槌球游戏、无法理解的审判。天马行空的构思为《爱丽丝》赋予了内在的浪漫色彩。这种浪漫色彩也体现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爱丽丝的奇幻冒险似乎展现着生命的诸多可能爱丽丝的奇迹留学之路,人生犹如幻境,何不怀着求知之心,尽情探索人生?恰如《镜中游记》后记所言,“原本都是幻中行,幻中喜悦幻中苦爱丽丝的奇迹,幻中光阴幻中逝。”
《爱丽丝》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这种童趣体现在作者透彻理解儿童心理,采用孩子“共犯”的立场来审视梦境中所遭遇的种种情形。作品的童真特色首先表现在其充满稚趣的元素上,孩子们反感严肃刻板的训导和死板僵化的课堂灌输,小说里许多模仿十九世纪说教诗的讽刺性篇章当年必定让小读者们捧腹大笑,伪装成海龟的骗子在学校的遭遇也让孩子们觉得十分好笑,茶会上睡鼠被压在底下这一幕正是孩子们最擅长的捣蛋把戏,当时间对自己有利时随心所欲地调整速度,这恰恰是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故事里诸多稚嫩桥段总能触动小读者心弦,让他们觉得情节仿佛专为自身而设,于是会不由自主地与角色产生共鸣,进而沉浸其中。不仅如此,孩童特有的探索欲和是非观也彰显了这种特质。例如爱丽丝,她是个充满求知欲的小姑娘,当遇到一只手拿表、不停抱怨“我迟到了”的兔子时,她毫不迟疑地跟随其后,跃入兔子洞。她喜欢追根究底,总是探问“缘由”;爱丽丝对法庭的胡乱裁决感到不满,敢于发表意见,展现出儿童固有的公正意识。这些带有“稚气”的情节跟注重实际利益的想法截然不同,彼此十分不协调,这就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儿童视角定位。
《爱丽丝》堪称英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诞生于英国人享受划船乐趣的黄金岁月,生动展现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即便是在看似疯狂的茶会上,英国人渴望下午茶时光能够无限延续的愿望也隐约可见。每当工作告一段落,阳光洒满庭院的午后,一杯冒着热气的下午茶在阳光下氤氲,几位好友围坐一起,纵然嬉笑打闹,但人生的闲适与自在却是难以言喻的。那只猫儿,进退自由,离去之时,身形渐渐隐没,古怪的笑脸却滞留在空中,这算不算是一种自嘲的生存方式?《爱丽丝》最显著的文学特点,就是书中比比皆是的文字游戏,“是果还是猪”,“是故事还是尾巴”,“是或不是”,读来饶有趣味,让人会心而笑。书中许多文字游戏,恰恰反映了英国人的日常雅趣。在英国居住过的人都能体会,双关语就像菜肴里的盐,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原本单调的日子注入了趣味和活力,这是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表现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