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于5日公布了2021年的首份留学提醒,告知众多计划出国深造的人士,必须全面进行安全状况的评估,并且要慎重决定是否前往澳大利亚或者从澳大利亚返回国内继续学业。需要关注的是,教育部门在2020年发布的首份留学提醒中澳洲留学生,也涉及到了澳大利亚的相关事项,这两次提醒都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和学者在澳大利亚期间,曾发生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暴力事件。
根据《环球时报》相关报道,自去年新冠病毒疫情开始传播以来,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公民经常受到基于种族的攻击,今年一月期间,更是出现多起针对中国学生的暴力行为。一位曾遭受澳大利亚歧视性言辞的中国学生五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地的教育环境正在变差,中国学生申请澳大利亚大学时需要考虑更多的潜在危险,做出更周全的选择。

连续发生多起暴力袭击事件,种族歧视情况愈演愈烈
最近,澳洲不少地方接连发生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恶性案件,严重危及他们在当地的人身安全,教育部5日发布的留学提醒中这样说明。半个月前,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还发布了《再次告诫领区内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的通告,指出近期墨尔本当地连续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身体攻击事件,要求领区内中国公民必须认真对待自身安全。
大使馆和学校接连发布通知,主要是因为最近中国学生去澳洲时常被暴力对待,自身安全面临危险。在一月十二日当地时间,住在悉尼的一位中国女学生,在火车站外面被六个年轻人突然辱骂,其中一人还上前打了她的头,幸好后来很多人过来帮忙,这名女生没受重伤,但袭击者趁机离开了,受害学生随后报了警。

1月13日,就读于墨尔本的蒙纳士大学的中国学生吴某从学校回家途中,于马路上遭遇一名白人男子的无故攻击,眼镜被打碎,鼻子内部软骨受损,流血严重。事后,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已被警方拘留。
1月14日夜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位男性中国学生于堪培拉车站遭遇暴力,导致其下颚和右脸颊出现严重创伤,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多处擦伤;另外一名女生眼角受到轻微撞击。据《环球时报》记者掌握的情况,这名遭到袭击的男学生在乘坐公交车期间,被一名黑人青年故意拨弄头发,该青年同时还使用具有种族歧视性质的言辞进行辱骂。那个留学生随后离开了车辆,一名黑人青年紧随其后,实施了暴力攻击,接着便逃离了现场,当地警方已经针对这起事件展开了正式调查。
多起暴力案件的发生,反映出澳大利亚国内针对中国学生以及华裔民众的种族偏见情况正不断加剧,形势令人担忧。自新冠病毒以来,世界各地不少新闻媒体都曾披露过,中国留人在澳洲遭遇过各种形式的歧视,包括挑衅、谩骂甚至遭受暴力对待等,这被称作“新冠歧视”。举例来说,去年七月,南澳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在阿德莱德唐人街周边地区,不幸被三名当地男性实施辱骂与攻击澳洲留学生,结果导致该学生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同月,一名中国学生于墨尔本某商业地带遭遇谩骂,被要求返回原籍,并遭受攻击。去年上半年,《环球时报》对十几位在澳大利亚求学的中国人进行了访问,其中三分之一表示自己经历过针对种族的歧视行为。

去年九月,新南威尔士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专家合著的报告《仿佛我们并非人类:澳洲疫情中遭遗弃的临时移民状况》揭示,半数以上中国籍受访者(达52%)称,自2020年3月1日起遭遇过种族歧视,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籍受访者曾受辱骂,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国籍人士。不少受访者表示,他们接到过“离开澳洲”的指令,中国公民在街面上活动时,会被称作“病毒”“中国产的病毒”“武汉带来的病毒”。
澳大利亚国内针对华人和亚裔的排斥性言论及行为日益增多,再加上该国部分政客和媒体的挑拨起步网校,已经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作为热门留学目的地的声誉,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琳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这一现象已经转变为中国学生赴澳深造时必须权衡的潜在风险。
多种风险叠加,专家提醒赴澳留学需更谨慎考虑
澳大利亚近些年常被中国学生视为热门的留学地点。依照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2016到2018年间,每年有大约三万名中国内地学生前往该国深造,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5.9万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然而,由于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澳大利亚留学条件变差以及中澳两国关系紧张等多重因素作用,2020年登记在册的中国内地留学生数量锐减至22.9万人。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自2019年起,中国学生前往澳大利亚的意愿有所减弱,2020年,澳大利亚多数高校招收的中国内地学生数量比往年减少了大约三成。
制约中国学生选择澳洲大学的原因,首先是现实层面的因素,从2020年三月开始,澳洲持续推行严厉的出入境管理措施,许多海外学子因而无法返回校园参与正常教学,只能远程进行学习,这种状况使得他们的学习感受大打折扣。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早前进行的一项针对在澳中国留学生对当地高校网络课程感受的检测,由于疫情以及当地防控政策的约束,这些留学生自2020年春季学期起一直以线上学习为主,多数人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不太满意。
但澳大利亚留学境况每况愈下的根本症结在于“内在因素”。如前所述,中国学子在澳大利亚遭遇的民族歧视呈现多维度特征,不仅在寻常交往中或会承受诽谤乃至暴力侵害,在学术殿堂里同样会碰上不公正对待。秦琳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出国深造的基础是确保自身安全,部分学子在澳洲经历不顺心乃至身体受到伤害,这类事件反映出当地安全防护存在不足,自然削弱了他们前往澳洲继续学习的决心。
一些澳洲官员和报章喜欢渲染“华人在澳洲大学渗透”之类的说法,澳洲当局甚至在大学里成立“对抗外来影响小组”,对大学间的国际往来诸多限制,干扰了中澳两国之间正常的学术往来。《环球时报》多次披露,许多准备去澳洲读书的中国学子签证申请被无故拖延很久。这些留学生多数是已拿到澳洲大学博士项目或访问学者录取的学子,但在递交签证材料数月乃至十数月之后,批复仍未到来。不少受访学生透露,他们所学多属科技或工程领域,这些专业被澳洲列为重点关注方向,政府或许正对这些人的安全背景核查得更为严格。

调查表明,教育部、外交部、驻澳使领馆等部门的提示后,大批中国学子改变了出国深造的打算。国内某留学中介的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澳洲对中国民众的冷淡立场令众多学生及家长心存顾虑,目前已有部分人计划前往新加波、香港或英国继续学业。部分教育领域从业者也指出,澳大利亚政府近期持续介入香港事务等中国内部事务,该国政客及媒体在国内不断散布“中国渗透论”等针对中国的负面言论,导致许多中国留学生和家长对澳大利亚的对华立场感到忧虑。
广州某高校的田某近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她今年初曾打算申请澳洲的大学,不过后来因为疫情期间澳洲的出入境措施调整,造成部分中国学生被困国外,这让她对莫里森政府产生了疑虑。“政策的不稳定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田同学表示,若是前往澳大利亚深造,他不确定是否也会碰上同类状况。现就读于悉尼大学的徐同学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选择该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是该学府对海外学子颇为照顾,不过他最近明显察觉到,澳大利亚对中国籍学生的排斥情绪正在加剧。倘若他有机会重新递交申请,或许不会将澳大利亚列为首选目的地。
印凯谈到,澳大利亚现行的针对留学生的入境规定,以及由此造成的教学水准、留学感受降低的状况,再加上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与安全隐患,都提醒留学生需要更加慎重地决定是否前往澳大利亚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