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于1931年,长期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得到班威廉等外国人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早在1953年就接待了苏联专家,到1960年左右苏联专家已全部离开,直到1978年国家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学校与国外的交往和学术往来才变得频繁起来。1979年,1980年,1981年期间,院办负责处理对外事务相关事宜,随着相关事务量不断增长,1981年决定设立专门的外事管理部门。
西电在初期阶段,几乎与欧洲、美洲、日本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大学、专家和学术团体没有任何往来途径。为了建立联系,学校着重借助来校授课的外国教师,借助他们的引荐和推广,逐步与国外的学校发展出交流合作。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美国众多高等教育机构中位居前列,堪称顶尖学府。该校创建时间早于美国建国,美国独立宣言便是在其图书馆宣告于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较早开展了友好互动。
0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教授卡尔来校访问
卡尔·朱恩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终身教授,在该校任职。他在2019年10月12日赢得了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的国际合作奖项。朱恩教授是免疫治疗方面的开拓者,他因为研究过继免疫疗法在癌症和HIV感染方面的应用而广为人知,并且是CAR-T细胞疗法的共同创立者之一。他热心促进中美在免疫疗法方面的学术联手,相继在国内建立数个专家工作室,对国内的学术机构、产业公司展开技术考察和沟通,促使中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行业持续发展。
1978年秋季,有一个通知传来,内容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卡尔教授,他计划来华进行访问交流。
这是一次事先没有安排的外交事宜,四机部通知相关单位“成电”与“西电”准备迎接这次临时的考察,经过商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负责安排这次接待工作。
现在这所西电,连个窗明几净的接待场所都没有。不过校方高层很快意识到这其实是个难得的契机,一方面能够借此拓展国际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利用这个时机,好好打理一下校园面貌。
决定接受宾大卡尔教授来访的消息传来,时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院长的吕白立刻将情况通报给学校方面,并马上着手安排相关事宜,具体包括,要预备几处必须使用的场所,要策划一场以探讨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议题的学术交流,还要负责召集并明确参与接待和座谈的人员名单。吕白院长的安排立刻获得了学院各方的响应,迅速预备了数个接待场所和教学空间,其中包含一个大型的授课厅和一间中等规模的教室,同时三个系也进行了相应的筹备工作。
卡尔抵达大学北门之际,有十多位教职员工及校方负责人前来迎接。
吕白院长会见了这位客人,随后与他一同进入大厅,与众人相见,闵长生副院长发表了欢迎致辞,卡尔回忆起这一幕,内心充满无比的骄傲,他的妻子承担了全程的影像记录工作,在他返回美国后,立刻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学院播放了这段录像,在学院同事中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一事件对后来宾夕法尼亚大学派遣代表团访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8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卡尔教授到访本校进行学术交流,相关记录见于西电档案馆馆藏资料,
吕白院长觉得接待卡尔教授办得挺好,关键点有两个:首先,整个过程安排得特别妥当,其次,参与接待的每个人表现都挺出色
中国民众确实非常友善而且充满热情,这一点他深有体会。他初次踏上中国土地,源于在日本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抱着探索与尝试的心态,向主办方提出访问中国的请求,最终获得了批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方面给予了他如此周到的款待,这让他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以及西电留下了极为正面的印象。
他原先觉得中国计算机技术比较薄弱,认为应付一下就行。但没想到,在第二次交流会上,西电的教授们提出了一些他难以解答的疑问,这让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学者的实力,开始严肃对待学术交流。此后,他和学校里的老师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举有助于增强学校在美国的声望,同时推动学校参与全球范围的互动往来。
离别之际,他渴望欣赏京剧艺术,教育机构特意安排了京剧影片《野猪林》供他观赏,观看完毕,他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友人建立类似“林冲与鲁智深”那样深厚友谊的愿望。
卡尔教授和夫人在休息室(西电档案馆馆藏)
顾毓琇教授作为宾大资深学者,在完成近期出访行程后,随即前往西安地区考察,期间同样到访了西电相关单位进行交流。
他和卡尔会晤过后,在宾大引起了反响,因此宾大代表团才得以来华并探访西电,接着在1980年5月,吕白带领团队回访宾大,双方建立了友好高校关系,这些交流往来,对于西电的发展史而言尚属首创。
卡尔教授进行授课,谢志良担当口译工作,合计超过两百名来自校内外的听众到场参与活动,相关记录保存于西电档案馆之中
卡尔是一位和善的人,他再次到访了两次,目的是进行访问和讲学,他的行为举止都非常友善。
0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顾毓琇来访
顾毓琇生于1902年,卒于2002年,号一樵,籍贯江苏无锡。他被誉为全球公认的电气工程专家和自动控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电气工程、无线电技术及航空航天学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博学多才,融汇贯通中西文化,文理两方面均有建树,在诗词创作、戏剧表演、音乐演奏、佛学研究等多个艺术与学术领域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担当过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的次级负责人;1950年,他迁居到了北美洲;在那边,他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也担任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资深学者;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时常被邀请回到国内进行交流访问。
顾毓琇先生是谢志良老师的配偶之父,同时也是顾慰文的父亲。这位先生早年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教育部门副职。他曾经担任过上海交通大学的负责人,也兼任过中央大学的负责人,中央大学如今称为南京大学。在这次回到国内进行访问期间,他不仅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还到了西安交通大学。
一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名誉教授,顾毓琇,在会议中发言,相关影像资料现藏于西电档案馆
他到访西安交大期间,同时表达了希望拜访西电的意愿,对方立刻以盛情款待,双方因此结下了友谊。
顾毓琇、吕白、罗沛霖在一起交谈(西电档案馆馆藏)
学校几次接触之后,开始就希望和宾大建立联系的事找他商议,顾毓琇提议学校可以和莫尔电工学院挂钩,实际建立联系时,这既是对宾大的,也是对莫尔电工学院的。
西电是以访问宾大为由,他们则是以学校具体安排为据,双方由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建议,对于学校代表团顺利访问宾大,发挥了十分关键的帮助作用。
授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顾毓琇为名誉教授(西电档案馆馆藏)
顾毓琇教授享有崇高声誉,位列宾大知名人士榜前列,并且担任该校终身教职。
他虽然居住在海外,但台湾方面仍然维持了他的科学院院士身份,直到顾年事已高且明显倾向北京后,国民党才撤销了他的官方职务,他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也一直担任要职。
授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顾毓琇为名誉教授(西电档案馆馆藏)
在他第三次来访学校时,学校授予他为名誉教授。
0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代表团的来访
在众多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宾大于1979年夏季,具体为7月,派遣代表团到本校进行访问交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来源:网络)
团长:莫尔电工学院副院长波多尼亚
副团长:系统工程系主任毕得罗森教授
团 员:电机系主任拉比
计算机系主任xx
雷达系主任乔西
翻 译:美籍华人教授 沈维荃
华人博士后张绍尊
随 员:波多尼亚夫人及儿子雷蒙
毕得罗森夫人及学医的女儿
张绍尊夫人及小孩
这个团队规模相当可观,还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次接待的团体,对于他们的到访,学校给予了高度关注,调动了所有相关方面的热情和力量。
教学楼内设有数间会客厅,教室及实验区域、公共空间、保健室等场所均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为了迎接代表团到访,学校全面部署了各项事务,确保准备充分细致。在接待方案上,学校明确了具体流程,包括安排座谈交流,组织专题研讨,举办学术论坛,布置现场环境,安排文艺演出贝语网校,进行单独沟通,安排场所参观等环节。这些举措旨在充分展示西电的接待水平。这一系列工作,无疑是对学校整体运作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据吕白同志回忆,当时的接待有六点值得赞扬:
斗守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院办副主任期间,主管对外联络事务,奉命前往京城接待宾大代表团,由他全权代表学校处理代表团的相关事务,其周密安排赢得了代表团的高度赞扬。
其次,到校方的保健室去,见识了传统中医疗法里的针灸术,保健室方面赠予他们一幅穴位分布图,还有一套金铜针具,他们对于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感到十分好奇。
他们前去探望学子,发现他们求学十分刻苦,询问学子为何要勤奋学习时,学子表示是为了精通专业以贡献于国家建设,波多尼亚对此表示高度赞扬。
同学在图书馆学习(西电档案馆馆藏)
第四,他们所接触的教师,几乎都是年纪较轻的,对此他们表示赞赏,不像部分学校那样,教师队伍普遍偏老,显得有些沉闷。
第五,学校赵硅同志有件值得称赞的行为,代表团在单位内部各项关键活动中,他总是负责记录影像,并且不分昼夜地处理冲洗,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影像资料集,代表团在准备离开时,将这套资料集作为纪念带走,觉得非常宝贵。
李润和与守信同志一直辛勤工作在关键岗位,他们为完善接待安排费尽心思,同时兼顾了所有内外事务,妥善处理了各项活动的筹备工作,如此周全细致,为学校树立了良好声誉,成功完成了接待宾大代表团的活动,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
代表团在学校停留五日,波多尼亚对此次到访评价甚高,推动了两校互动的增强。
吕白院长评价接待宾大代表团收获颇丰,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真心实意,与人相处必须诚恳,这是和睦相处的根本原则。撒谎绝不可取,做作也行不通,夸大其词同样要避免。这些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只会让人心生不快。
其次,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魂魄、爱国的情怀,要不然就会被人鄙视。
要多动脑筋,不能所有事情都耗费大量资金,例如,卫生部门和相册,它们很受人们欢迎,也是增进友谊的一部分。
第四,工作人员,必须付出努力,不惧困难,处理任何事务都要细心,需要积极思考,寻找多种途径,既要节省资源,也要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此次接待工作,充分彰显了这种理念,这正是“外交事务无足轻重”这一说法的核心要义。
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访问宾夕法尼亚大学
1980年5月,学校安排代表团前往宾大进行回访活动。根据四机部的规定,代表团人数限定为五人。代表团成员包括吕白担任团长,胡征担任副团长,蔡希尧、叶尚辉和张以杰为团员。成员的选取考虑到了一、二、三、四系的情况,基本上涵盖了各系的代表性人物。
1980年,吕白院长赴美国期间,与华人促进会的朋友们拍摄了合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照片来源于《红色摇篮》
吕白同志为这次出访提前进行了些安排,他请郭琦同志找到四川一位知名老画家,请其创作了两幅巨作,分别赠予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这两所高校师生对此反响热烈,赞不绝口。
宾大对代表团给予了特别礼遇。首次接待是以大学名义进行的,邀请了众多知名人士参加,在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馆三楼举行了欢迎活动。该图书馆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地,其地位堪比中国的天安门,同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学校同样向宾夕法尼亚大学馈赠了一幅巨制,该作品将供奉于该学府的图书馆之中。
接下来的行程大体依照宾大事先拟定的日程开展,关键议题的磋商阶段,顾毓琇先生始终在场,实际上担当了团队智囊的角色,有力推动了双方的顺畅沟通,诸如日程规划、访问核心环节设计、合约签署、学子推荐等事务,均获得妥善处理,整个访问过程收获颇丰,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
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美国众多知名学府里,同样享有极高声誉,曾经位列全国顶尖高校的第12位,如今排名更是有所上升,该校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比美国建国还要早,这无疑又提升了它的声望,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种联系已经稳固,为今后本校与其他美国高校建立类似联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于本次访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老师的履历让人记忆深刻。
波多尼亚
他原本是意大利人,六岁时父母不幸离世,他父亲在弥留之际,只叮嘱他饮食要均衡,这对他的发育很有益处,说完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因此成了孤儿。后来历经许多艰辛来到美国,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年,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加入海军,曾获得少校军衔,退役后进入大学,凭借出色的能力,逐渐成为学院的核心负责人。他做事效率很高,反应很快,才智出众,统筹能力也很强,善于发挥各类人员的特长,他很少解雇任何员工,除非是那些确实无法继续工作的人。他非常尊重有才华的人,顾毓琇、毕得罗森都是他推崇的学者。他做学问非常认真,授课水平也很出色,多次被评为杰出教师。所有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成为宾大学院领导团队中的杰出人物。因此,宾大若有重大革新或发展,常会选拔他肩负要职,以图稳固。
毕德罗森
那位印度人,也是名人榜上的成员,偶尔会流露出身为印度国民的自豪感,毕竟印度这些年进步显著,他因此倍感骄傲。他知识面广,为人随和,深受众人敬重。他对我国怀有善意,尤其关注留学的中国学生。
拉比
伊朗同胞,对于咱们国家态度相当和善,对待来华求学的学子更是热心。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个年份选拔博士研究生时,有六位海外人士一同参与选拔,结果一位中国籍考生的分数最低,但负责人执意要选择他,主要因为该生实践操作能力突出,最终经过集体商议,决定让所有考生都通过考试,以此化解了这一棘手状况。
1995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工程部主任波多尼亚到访本校,相关记录存于西电档案馆。
去过日本考察过,也去过美国考察过,在教育体系方面有不少共通之处,这是由于日本的教育革新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美国的模式。
日本在教授设置上有所约束,每个学科仅能配置一名正教授,两名副教授,以及不定数量的助手人员。相比之下,美国对此类职位数量并无明确限制,任何在学术领域表现突出并符合教授标准的人员,均可获得教授头衔。
某个系的系主任人选经常更换,这就是一个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水平并不逊色于美国,究竟哪种方式更优越,现在难以评判,不应该盲目照搬任何一方的做法。学校需要形成自己的经验,构建独特的模式。不过,在学术态度严谨方面,确实值得参考。
美国与日本均十分看重学术研究,学校在实验设施方面投入巨大,资金支持力度很强,这得益于两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该校至今仍致力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即便该技术现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最初的计算机模型依然保存在宾大图书馆之中。
对宾大的访问,吕白同志认为应当是成功的,圆满结束。
代表团抵达宾大和离开宾大,都得到了盛情款待和欢送,机场处组织了很多人挥舞五星红旗和星条旗,分列两边迎送往来。分别之际,吕白与波多尼亚两人的情感都达到了顶点,他们突然相拥,以此作为我们送别的仪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合作关系,标志着学校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拓展了科学研究范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推动了学术水准的进步,是当前环境下学校落实“教育须立足现代化、接轨世界、着眼将来”指导方针的具体表现。
关于西电的国际交流
你还知道什么生动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