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News公布两个榜单,美国大学排名差异大原因解析

常见问题2025-10-22 15:06:43佚名

每年会发布两项榜单,一项是美国高校的排名,另一项是全球高校的排名。按理说,在这两个榜单里,美国高校的相对位置应当保持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本文将阐释这种现象背后的缘由。

1、奇特的排名结果

先来审视公布的2019美国顶尖十所高校名单,并了解它们在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具体位置。

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出,差别还是很大的。

该知名期刊,在评价本科院校与研究生院校的等级时,出入极为显著。依照通常认知,一所高等学府,若由相同教师团队授课,其本科教学质量与研究生教育水准,不该呈现如此悬殊的对比。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排名方法本身的问题。

2、大学排名背后的秘密

总体而言,这份榜单大体可信。然而,许多人仍然觉得其中存在一些难以理解之处。

某些大学的位次可能并非实至名归,例如普林斯顿、耶鲁和芝加哥大学或许被拔高了,而斯坦福大学则可能被压低了。哈佛大学明明最有资格居首位,却极少成为第一。当然,普林斯顿等高校的学者和前辈们会辩称美国公立大学,他们更注重本科培养,实际比哈佛更出色。

但是,这个情况真的成立吗?要弄清楚这些疑问,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U.S. News的评鉴方式。

2019年的排名依据,在某些衡量维度上贝语网校,跟2018年相比,改动幅度相当大。

从评判标准来看,似乎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既衡量了学者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又评估了人才培养成果,同时兼顾了学生来源质量以及社会对其声望的评价。

但倘若深入审视评估标准,便会察觉诸多疑点,其中不乏诸多欠妥之处。

3、饱受争议的评价标准

首先,我们注意到毕业率这一项所占比例过高,两项合计占据了排名总权重的百分之三十。

这个里面有个“毕业率完成状况”,是什么含义呢?打个比方大家就清楚了。比如某高校在学生入学时预计毕业比例是95%,结果实际毕业比例达到96%,这个指标就会加分,假如只有94%就扣分,这其实和毕业比例本身在重复衡量。

这个排名里,毕业率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意是希望高校能认真教育学生,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过,由于各高校对分数的掌握尺度不一样,所以那些对学生要求不严的学校反而得到了好处。

例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大多数学生通常可以获得A等成绩,其完成学业的比例相当高。斯坦福大学中则有一些学生中途辍学创办公司,这导致该校的毕业比例有所降低。相比之下,加州理工学院对学生标准极为严苛,因此在这方面承受了较大损失。

第二,有些指标在历史上有意义,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

教授获得博士学位的比率这一项,在美国当今高校中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学生高中阶段位列前十分之一的人数比例,在顶尖二十所院校里,也几乎接近百分之百。这些数据完全无法体现彼此的差异,实际上毫无参考价值。

第三,这个名次安排显然更偏向于规模较小的私立学院,对于学生数量庞大的公立学校则相对不利。

小班授课占比为百分之六,大班教学(会扣分)占比为百分之二。在美国,公立高校因学生数量庞大,难以实现小班授课。而多数私立院校,学生总数有限,即便想组织二十人同堂上课也很困难,所以很多课程都是小班形式进行。

教学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水平,仅以班级规模作为标准来评估高校教育水准,显然存在片面性。考虑到私立院校与公立院校之间存在的固有区别,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排名前19位的高校均为私立机构,而顶尖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仅位列第20位。

第四,或许还是最具分歧的议题,在于各项得分的确切核算方式。

多数数据表面上以百分比形式呈现,本质上先通过百分比值筛选出各机构在该活动中的位次,再依据名次最终确定得分。

以“参与捐赠的校友数量占比”为例,若A大学的这一比例是百分之七十五,B大学为百分之七十四,那么理论上这两所高校在该活动中的评价分数应当十分接近,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在于最终的评价依据是排名,哪怕仅仅相差百分之一,排名也可能相差数十位,导致最终的评价分数差距极大,与此相似,诸如毕业生留存率这类数据,其比较方式也不是看具体的百分比数值,而是看其相对的位次情况。

第五,另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分数计算方法是教授工资。

它首先不计算大学里所有教授的平均工资,只计算有本科生学院的教授的工资。

美国大学的医学院不招收本科生,因此这些学校的教授虽然收入丰厚,却不计入整体薪资统计,导致拥有顶尖医学院的大学,例如哈佛、斯坦福、约翰·霍普金斯和华盛顿大学,在这项评估中得分偏低,原因是这些医学院的教授通常薪水较高。

另一些设有音乐学院、新闻学院等院系的大学也受到不利影响,由于这些学院的教师薪酬不高,且同时招收普通本科生,所以其平均薪资在统计时被纳入了计算。

另一面,拥有顶尖商科的学府更为划算,由于商科教师薪酬丰厚,并且该学院还招收本科生,因此设有商科的大学,经济学科教师的报酬也会相应提升,很多人不明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何排名如此靠前,因为它看似除了商科出色,其他学科特色不突出,但卓越的商科能够大幅提高教授平均薪资这一评分项。

此外,它过分顾及了各地生活成本。这种做法本意不错,却导致费用较低区域,教师薪酬显得过于优厚。尽管美国高校教职工收入会受当地生活费用制约,但同类院校之间,薪酬差距并不会非常悬殊。

4、哈佛为什么排不到第一

如今人们很容易明白为何普林斯顿总是位列榜首,尽管声望更高的哈佛和斯坦福却位居其后。

普林斯顿堪称顶尖学府,它之所以能位居榜首,主要得益于在该排名系统中少吃了些亏,多得了些好处,

(1)毕业率

这个是决定权重的主要指标,普林斯顿给人的印象是拿A比哈佛更不容易,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不过该校的完成率却比哈佛要好,四年内的毕业比例是90%,而哈佛只有86%,这个数据比斯坦福的75%要高出不少,普林斯顿在这方面显示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2)校友捐赠

普林斯顿在这方面一直表现突出,尽管收到的捐款总额远少于哈佛和斯坦福,但它的捐赠比例却很高,而排名主要依据比例而非总额,因此它从中获益匪浅。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在招生宣传中特别突出校友关系和校友捐赠比例,毕竟它的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点。

(3)教授和教学水准

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一项上的得分相当突出。这并不说明它的课程教学质量真的优于哈佛大学或斯坦福大学。原因在于该校规模较小,仅有五万名本科生,因此小班授课的比例相对较高。此外,学校位于郊区,生活成本较低,这也使得在教授薪酬方面相对节省。虽然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汇聚了许多知名学者,但这一点在排名时并不被考虑在内。

(4)录取率

哈佛和斯坦福在众多考量标准里,胜过普林斯顿的一个显著之处是入学门槛更高,不过录取概率仅占总排名的1.3%,所以它们这个优势并不突出。

通过这种比较可以看出,在现行考核机制里,普林斯顿的排名确实要高于哈佛,并且领先斯坦福的位次相当显著

一个学生假如同时收到哈佛(或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的入学通知,很大概率会优先考虑前者,而不是后者,这表明许多学生都清楚,所谓的顶尖排名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第一名。

5、提高排名的秘诀:多花钱

任何现成的评估机制都可能被人刻意干预美国公立大学,U.S. News的这套评估机制也不例外。

如果一个大学想要在短期内提高排名,通常可以在三个方面努力:

(1)招收成绩好的学生

运用这种策略,能够使“SAT与高中分数”的位次更加靠前,以往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华盛顿大学就采用过此法,它们通过大量录取亚裔学生,快速提升了新生整体水平在排名中的位置。

然而从长远角度考虑,会出现一个不良后果,即亚裔学生群体不愿意进行资金捐赠,部分人甚至每年大约一百元的校友会会费也未能缴纳,所以对于同样的录取条件,美国私立高校更倾向于招收其他族裔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

(2)提高教授工资

这种做法效果显著。不过增加薪酬不能只针对少数人,必须全面调整,这可是相当耗费财力的举措。

获取大学资金最便捷的途径是接受捐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丹尼尔斯担任校长期间,其排名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他擅长争取捐款,并且设立了众多薪酬丰厚的讲席教授职位。

(3)在学生身上多花钱

提高本科生的人均教育资金,但是这也得花钱。

另外还有一个更简便的途径,就是提升学生的毕业比例,这种措施在短期内能够见效,不过,倘若学校的生源质量没有改善,从长远角度分析,这对学校的声望会带来负面影响,毕竟这些知名学府不会为了提升排名而降低文凭的含金量。

所以,众多知名学府的完成学业比例在过去十多年间始终如一。像斯坦福那样提倡学子自主创业的高校,想要提升毕业生数量也并非易事。

6、这就是“美国特色”

归根结底你会发现,提升名次的方式都与资金相关,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捐赠,或许你能明白为何那些不热衷捐赠的亚裔,即便学业出色,在入学时仍会遭遇偏见。高校的进步需要财力支持,改善声誉同样离不开金钱投入。

对于U.S. News所做的全球高校评估,由于要囊括世界范围内的大学,那些带有美国本土色彩的评价指标,诸如校友回馈的数额,教师收入水平,或是小班授课的普及率等,均不再适用,因此只能参考学术声望、科研成就这类更为实在的考量。这样一来,这份名单便更能真实地展现各大学的实际水平。

对于挑选大学的学生而言,假如明白名次仅代表这所高校在某个衡量标准中的契合程度,也许就不必过分在意名次了。毕竟,寻获一所切合自身需求的学校,比起寻获一所名次靠前的学校,要更加实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