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滩君在论坛上看到一个问题:
在美国,名为“ of ”的高校,似乎通常比“ ”的学校更受推崇,例如:
of (密歇根大学) > State (密歇根州立大学)
在学术声誉方面,佛罗里达大学要高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这两所大学都位于该州。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要高于得克萨斯州立大学
这事儿究竟纯属偶然,还是暗藏着过往的渊源和机制的推手?是否存在反常的现象?是否存有认知上的偏差?
外滩君将为你剖析这场关于美国州立大学名称归属的纷争,考察其历史渊源,梳理其制度变迁,探究其文化观念,逐一解读各方观点。
在众多州政府中,它通常被视为最受宠爱的成员,因为历史渊源的差异,其初始地位就与其他机构有所不同。
十九世纪,美国各州着手创建公立高等院校,旨在培育民众素养,促进地方繁荣。这类学府在当时是州府的焦点工程,彰显了该州的文化水准,堪称教育界的典范。

最早成立的,通常被命名为“ of ”,比如: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这所高等学府肇始于1789年,它坐落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地地区。
of (密西根大学)成立于1817年。
相比之下,这些机构大多是在几十年之后才建立起来的,其设立初衷与前者不尽相同,主要目的在于扩展教育的普及程度,致力于推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技能教育,并且旨在为更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群体提供学习机会,例如: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创建于1887年,时间上比北卡大学晚了整整一个世纪。
密歇根州立大学创建于1855年,其成立时间比密歇根大学晚了将近四十年。
这些“次子”刚出生时,社会资源就不如兄长那么丰富。通常情况下,先成立的大学更早构建起校友网络、积累财政基础,社会各界也更乐意向老牌大学提供捐赠,学生在申请时也容易受到历史积淀吸引。所以,“ of ”这类大学相对来说就占据更多有利条件。
制度地位
打个比方来说明,在中国,“ of ”通常类似于省属重点大学,而“ ”则更像是市属重点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
一些地区存在正式规定或长期习俗,将“属于”替换为“是”,也就是把重点大学称作领航高校。
这意味着什么?

(1) 预算倾斜:资金优先、科研经费倾斜
(2) 权力集中:主导全州高教政策
专业领域广泛:涵盖了医学、法学、工程等众多学科门类,并且拥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科体系完备。
资金分配上具有优先性,科研经费得到重点支持,权力高度集中,能够掌控整个地区的教育方针,学科设置全面,一般涵盖医学、法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美国公立大学排名,并且拥有博士授予资格。
而“ ”又如何?它主要关注教育领域,许多学科连博士课程都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医学和法学专业了。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是德州公认的顶尖学府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科研经费、生源水平、全球声誉全面占优。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也还可以,不过主要侧重于授课活动,其社会地位与声誉同其他顶尖学府相比,仍存在明显差别。
土地拨赠
1862年贝语网校,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里尔法案》,允许各州利用联邦政府提供的土地,建立高等教育机构,专注于农业、军事和工程等实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这类高等教育机构被称作赠地大学。它们以注重实践、强调应用为主要办学宗旨,并且很多学校名称中带有特殊标识。
这项政策原本颇具优势,然而在文化层面,实践领域始终无法与学术领域相提并论,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这些重视传统自由教育的国家。这样一来,两者在教育方面的角色就产生了分野:

of :法律、哲学、文学、医学等“看起来高级”的科目
:农业、机械、教育、护理等“实用型”专业
这些学校通常非常划算,帮助了很多中产阶层和企业成长,不过从文化代表的角度看,上层阶级还是更愿意选择带有“隶属”关系的模式。
当然,也有例外: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属于赠地院校,同时以“ of ”为前缀命名,凭借卓越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实力,硬是超越了既定格局,跻身美国顶尖公立高校行列。
美国高校的排名方式是怎样的?主要依据有:科研经费的多少,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完成学业和持续学习的比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等要素。
这些标准多数针对“学术性高校”,而顶尖学府,即“ of ”,反而是科研实力最突出的群体。例如:
of (佛罗里达大学)常年 U.S. News 前 30。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这个学校也还可以,不过资源方面的不足,导致它一直处在较低的位置。
这就构成一个“物资→位置→优质学生→更多物资”的循环系统。假如没有特殊措施介入,其他机构就很难在整体声誉上超越领先者。
HBCUs(黑人大学)

一个经常被忽视却极有分量的现象是:南方各州存在一套并行的“黑人院校体系”,即 HBCUs(黑人大学)。这些院校是在内战后设立的,旨在为那些被挡在白人大学门外的人们提供学习途径。
它们中的很多也叫“ ”,比如:
A&M (佛罗里达农工大学)
State (阿拉巴马州立大学)
这些学校即便后来转为“州立大学”,也从未被当地指定为顶尖学府。实际情况是,它们无法获得与“大学”相匹配的资源,学生大多出身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而现行的排名机制也对它们的评估存在系统性的不公。
这种结构上的不均衡,更加巩固了“属于”等同于中心阶层和上层人士,“属于”则象征着边缘化教育或外围人群的固有看法。
结语
从各种层面考量,使用“ of ”似乎比使用空格更优越。
那是否有反例呢?有,当然有。比如: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美国享有极高声誉,特别是在工程和商业领域。
佐治亚州立大学近些年表现突出,在城市类高校中崭露头角,尤其在社会流动方面,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进步方面获得广泛认可。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这个名称带有“ of ”标识,之前已经介绍过,它同样以“ of ”作为其称谓的一部分,不过该校的起源是受土地拨赠院校,如今凭借学科上的强势地位实现了逆转。
然而,这些仅是少数的“进步者”。通常而言,若听闻某州存在一所名为“ of ”的学府,该机构即为该地区的代表性高等教育机构。
所以,不是名字决定地位,而是地位写进了名字。
归纳起来,如今人们对于“ of ”和“ ”的不同看法,主要源于以下几点:首先,前者在表达所属关系时更为常见,后者则多用于连接并列成分;其次,前者的语法功能更为丰富,可以充当定语或状语,后者则主要起到连接作用;再者,前者的使用频率更高,在各类文本中出现的次数更多,后者则相对较少;最后,前者的结构更为复杂,包含介词和宾语,后者则更为简洁,仅由连词构成。
(1) 从设立之初就承担了不同的功能。
历史积淀,制度规范,文化传承,以及排名规则,共同形成了如今这种以“首位与次席”区分的大学命名方式。
有些高校能够实现显著跨越,是由于它们在专业发展和长远规划方面取得了非凡进展。
因此,选择学校时,不妨多考察它的实际学术水平与专业排位,不能只看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