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及国际众多大学常以“工业”为名, , 这些学府为全球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者和技工。
但对于全球的工业大学的实力,却长期以来缺少一个排名。
2025年某个评价组织评选了全球二十一所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这份名单重点考察了德、中、奥、芬等国的技术院校,具体结果附在后面,各位校友的母校有进入榜单吗?
01
[]
ABC的全球工业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占据的席位最多,一共列出了12所,德国紧随其后,入选的有7所。
简直不可思议,德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的一个省份相仿,却拥有数量众多的技术院校,由此可以推知该国工业基础之深厚。
排名榜表明,全球工业大学中排名靠前的五所分别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以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国在排名前五的高校中占据了三个位置,中国则有两个位置,进入前十的高校里,德国有五个,中国有四个,另外还有一个名额由奥地利的维也纳工业大学获得
国内众多理工大学多分布在第10位至第21位区间,其世界综合排名大致落在500名到1000名之间。
这几所院校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以及沈阳工业大学。
德国无论品质还是规模都更为突出,我国当前规模已经居于前列,不过在国际上的名次方面,与顶尖学府相比还存在距离。
02
哈工大只能排名第二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接管理,是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高校,始终位列全国高校排行榜前十名,并且是国内工业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2025年全球工业大学排行榜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第二,由于位居其前的是德国顶尖学府慕尼黑工业大学。
该大学在全球高校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十二,在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十六名慕尼黑工业大学,其计算机学科全球排名十五,欧洲地区排名第二。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工业领域的顶尖学府,其特色学科共有六个,具体包括机械制造、信息科学、电力系统、自然哲学、构造设计以及生命科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最为出众的方面在于,该校造就了十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五位莱布尼茨奖获得者等杰出人才,这些杰出人才无论身处何地都是顶尖人物。
哈工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之一,其国际声誉同样卓著,全球排名常居百名之内,然而具体位置多在八到一百区间徘徊,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
因此,哈工大虽只能排名第二,但也不冤。
03
广东工业大学超北京工业大学
这个排名名单里有个让人不太明白的情况,就是广东工业大学的位次,竟然超过了北京工业大学。
广工目前只是普通非985非211高校,北工大既是211大学又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且位于北京,因此其排名本应更为靠前
在寰球工业大学排序里,南京工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位次都领先于北京工业大学,并且都更为靠前。
这或许同ABC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标准有关,该排名包含学术科研、毕业生就业、教育投入、国际化和整体声望五个方面。
详细来说,研究评估涉及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学术影响力等要素,这些方面合计占总权重的百分之三十五。
北工大或许在某一时段某个方面稍显逊色,因而位置有所下滑,但这并不能抹杀它的实际能力。
04
德国高校霸榜工业大学全球榜单
在全球工业大学榜单中,德国高校可谓是霸榜了,表现非常亮眼。
慕尼黑工业大学位居首位,亚琛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以及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也跻身全球工业大学前十行列,这几所院校全部位列全球高校500强之内。
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基本国策向来是注重科技发展,重视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诸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于1827年建立,柏林工业大学于1870年成立等机构,起初就确立为“满足制造业对工程师的需求”,而非学术研究型高校。
因此德国的这些高校直接响应了当时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新兴产业的迫切需要,进而促使德国的经济与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
因此,德国的这些工业大学这么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05
结语
工业高等院校在世界各地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中国和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强国,更需要增设工业高等院校并培养专业人才。
另外,在一些高校合作名单里,可以看到日本八户工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等海外具有“工业”字样的学校,这些并未出现在这个列表中,或许它们被归入了综合性大学类别。
名次虽然存在高低之别,不过他们造就的人才价值连城,而且都对地域发展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