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0日电 2022央广网《直击高招—名校之声》由央广网教育精心打造,是高考招生宣传的权威平台,汇聚了知名高校招生负责人、高考权威人士等,对高校招生政策、最新高考招生信息进行深度剖析。该栏目积极支持新高考改革,广泛传播最新高考招生动态,迅速回应考生及家长对高校教师队伍、学校特色、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信息需求。2022年高考招生临近时,央广网启动了对优秀高等学府的遴选活动,接下来要向各位介绍的是这所院校——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是教育部核准的本科大学,也是陕西省教育厅等八个部门认可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点。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这所学校肇始于1998年,一贯以开拓性教育为先锋,以构筑高规格实用型学院为方向,以学科专业拓展、师资队伍优化、高效治理体系构建为关键,注重教学环节监督和学子学习环节监管,促使本科教育水准持续提升,职业化教育特质愈发鲜明,研究生教育体系初具规模,如今已发展成一所融合工、文、经、管、教、法、艺、医等多元学科,涵盖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等多样教育层次,协同进步的新型私立学院。该校设有十四所二级学院,另有一所成人教育学院,分别与长安大学、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基地,现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两千零五十人。
这所学校源自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自考辅导机构,承袭了百年交大“勤奋学习、踏实立志”的宝贵精神,治学态度端正,勇于开拓,不断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这所学校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互助合作,为这所学校带来了优质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前沿的科研发展支持。学校累计荣获100多项奖励,包括“全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陕西省绿色大学”等称号,各级政府予以表彰,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
该校教师队伍由知名学者领衔,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包括中国领导科学领域权威胡月星、美学美育研究权威赵惠霞、高等教育研究权威张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权威刘吉发、管理学研究权威崔文田、体育教学权威许万林、教育教学研究权威周棉、能源化工研究权威李东、电气类高等教育研究权威刘重轩、电子信息研究权威张卫钢、交通运输研究权威吕建新、建筑学高等教育研究权威张炜、教育学研究权威董航远、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权威王增贤、苗乃周、国际教育研究权威李建勇、高级工程师王永信、文艺评论权威邢小利、历史文化研究权威梁瑜霞等,此外还拥有多名陕西省教学名师。该校共有950名专职教师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超过百分之七十五,具备高级以上职称者超过百分之三十,这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稳固基础。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目前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环境设计、机械类招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电气类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工商管理类招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书法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英语、艺术教育、增材制造工程等本科专业;同时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造价)、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应用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护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空中乘务、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广告艺术设计、文物修复与保护、舞蹈表演、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目前设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实践训练场所,曾荣获国家层面的素质培育成就表彰,并取得了四项省级教学成就荣誉,是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良的试点单位,建立了五个省级实验教学优秀平台,开设了四个省级重点学科,推行了四个省级学科综合革新计划,实施了四个省级一流学科培育方案,设立了六个省级一流学科发展基地,组建了六个省级教学优秀团队,开发了十一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开设了两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建了四个省级人才培育创新实践区,完成了二十二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开展了三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施项目,编写了五部省级优秀教材。共有263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认可,其中50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制定了以发展科研来提升教师水平、促进教学进步、增强学校实力的指导方针,将教学与科研并重,两者相互推动,彼此补充;围绕“集体协作、基础平台、具体任务、最终产出”这一核心框架,引导科研活动呈现个性化发展路径。学校设有多个校级科研组织及专门机构,承接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下的诸多子课题,也负责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诸多课题;学校还完成了教育部国际事务部门布置的三项研究任务;每年,学校会提交超过两百项各类纵向科研计划,并且处理数十项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委托项目,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管理咨询等。该校教师每年完成上百家高水平论著,承担多项省级及以上重点研究项目,其学术成果深受省部相关机构的广泛赞誉。教育部同意设立西安思源学院下属的专门研究机构,具体包括“东南亚研究部门”以及“国际学生与中国当代发展研究部门”,这两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学术工作;此外,“国际学生与中国当代发展研究部门”还获得了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定,被确立为陕西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正在建设阶段),其主要功能是为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学术支持。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创建了国内顶尖的工业4.0实践基地、三维打印技术操作基地、康复照护能力训练基地、教学培养能力训练基地、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训练基地、舞蹈展示训练基地、公共艺术训练基地、当代科技应用基地、现代物资流通训练基地、机电工程操作车间、工业管理训练基地等一百七十六个科技含量突出的实践场所;配备了二百六十多间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室;提供了上百套不同学科领域的虚拟实验训练软件;建立了省级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育基地,管理实验教育基地,软件与信息工程实验教育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教育基地,电气及智能制造实验教育基地以及省级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虚拟实验教育基地。学校另外设立了三百二十八处本科及专科校外实践学习场所,涵盖西门子(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西北建筑设计院、腾讯网、空港新城、西安市儿童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等机构。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倡导学子踊跃参与各种学科类竞赛及创新实践活动,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省技能大赛”等近百项赛事,总共赢得省级、国家级荣誉2021次。2016年起步网校,思源学子“蛋蛋”代表队赢得了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科普实验创新大赛全国最高荣誉;2018年,思源学子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摘得省级桂冠,同时在陕西省首届大学生工程制图及3D建模大赛中斩获头名;2019年,思源学子亮相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总决赛,荣膺“IFRC”统一轮式格斗最高奖项,并在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中,于统一部件轮式自主格斗A赛项中拔得头筹;2020年,思源学子投身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在“中国舞”“英语口语”“护理技能”三个赛场上捧回四座一等奖奖杯。2020年该院电信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4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在2020年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上,又夺得全国一等奖的荣誉。学校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中,以及第七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西部赛区决赛里,获得了两项一等奖的佳绩。学校工学院派出八支队伍参与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分赛,斩获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2021年该院在第四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摘得桂冠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赢得一等奖,2021年国际大学生手绘艺术与设计大赛里,捧回全国金奖一项、银奖两项、铜奖八项、优秀奖九项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直播电商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里,收获了二等奖两项。在第15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里,陕西赛区拿到了二等奖一项。在第七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里,获得了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六项。在第九届全国电子商务运营大赛陕西省决赛中,拿到了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曾荣获两项省级二等奖和四项省级三等奖,这些奖项是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陕西赛区取得的。还获得过2021年全国工艺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的二等奖。此外,在陕西省第三届大学生工程制图及3D建模大赛中,也收获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职教赛道上,成功获得了金奖。陕西省教育厅最近公布了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的成绩,参赛学生收获颇丰,本科组获得全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专科组获得全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在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思源学子也表现出色,有4人拿下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思源学子在2022年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英语口语赛项中,他们以全省总分第一的成绩斩获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三等奖,中国舞赛项中,他们赢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学前技能赛项中,他们获得二等奖,钢琴表演赛项中,他们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导游服务赛项中,他们获得三等奖,会计技能赛项中,他们获得三等奖,市场营销赛项中,他们获得三等奖,服务礼仪赛项中,他们赢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该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创新技能培养试点院校”,同时担任陕西省创造学会的会长单位和中国创造学会的副会长单位。该校编写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教材荣获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称号,其提交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研究”项目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已经持续举办了十八届颇具声誉和效应的“创新文化节”,里面包含了展示创新创业成果以及举办相关应用赛事等内容,如今已经构成了一个由八个创新赛事构成的育人格局,这八个赛事分别是机械电子创新大赛、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文学创作创新大赛、艺术设计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创新大赛、方案设想创新大赛以及数理应用创新大赛。学校研发成果显著,总共获得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及软件著作权等共计两百多项。该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在2016年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项,在2017年被评为创新中国杰出贡献组织,在2018年获得陕西省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先进称号,在2019年赢得中国创造学会学术论坛一等奖,并且受到中国科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科协等众多机构的广泛认可。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继续学习,特别建立了专升本的辅导机构,还有考研的指导中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升入本科,顺利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国继续深造,并且提供专业细致的协助。在过去的十年间,超过五千名专科毕业生通过这个途径,成功升入了本科大学,同时,也有上千名学子获得了研究生的录取资格。2020年学校普教专升本考试通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有18位同学在高等数学科目上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分数超过二百二十分的同学有二百四十八名。2021年学校普教专升本考试通过人数达到一千一百三十三人,通过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继续保持着高等数学满分人数为十八人的记录。学校普教专升本考试通过率已经连续十七年位居全省同类高等院校的前列。2022年学校里,大约一半的专科生参加了陕西省的升学考试,许多专科学生因此能够继续学习,完成深造的愿望。
学校体育承担着关键的教育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出色的竞技表现是体育教育显著的价值体现。历年来,学校众多运动队伍在省级和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多个体育项目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并且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为陕西高校赢得荣誉。学校田径队从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次赢得陕西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本科甲组三项团体比赛的冠军,同时维持着多项省级大学生纪录;在2018年和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再次获得男子团体比赛的冠军和团体总分第一名;思源男篮在2015年首次夺得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陕西赛区的冠军,2016年作为陕西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思源女篮在2017年、2018年、2020年先后三次获得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陕西赛区的冠军,2019年和2020年作为陕西大学生代表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连续两年获得第四名。该校的体育舞蹈、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队伍均取得了卓越成就。2019年学校正式设立了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得以招生,同时与西安体育学院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这些举措为学校体育事业的持续进步打下了牢固根基。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往来和科研协作,推动青年教师前往海外进行访问、深造、科研以及攻读博士学位等活动,长期以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教育厅的资助下,学校持续选派多批青年优秀教师前往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以及国内顶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些顺利完成学业并返回学校任教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工作、学科发展、教学创新等方面,负责了众多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促进了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也收获了突出的成果。学校大力推动全球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众多外国高级官员、驻华外交官、著名学者和学术专家到校进行授课及参与互访互动。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学校尝试了多种方式推进国际间的教育合作,致力于通过本土化的教育路径来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国际化教育标识。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葡萄牙、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三十余所高校,构建了基于学分互认的分阶段合作教学体系,并且和多所大学合作实施了学生互换、教师互访等留学活动,以及海外实习和实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