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最初见于《孟子·公孙丑下》,其作者为战国时期卓越的思想家孟子。现在,让我们来探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行善政者,得众助,不行善政者,失众助。依循正道,众人扶持,背离正道,众人背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原文
时机条件比不上地理优势,地理优势比不上人心团结。方圆三里的城池,方圆七里的外郭,全部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之所以全部围攻却不能取胜,那一定是时机条件比不上地理优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锋利,粮食储备并不是不充足,却弃城逃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地理优势比不上人心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徒贝语网校,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器装备的精良。能行“道”的人,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不能行“道”的人,会得到很少人的帮助。援助稀少时,亲属会背叛他;支持众多时,天下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归顺的力量,攻打亲属背叛的地方,所以有德行的人会避免战争,如果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首要强调的是,适宜征战的气候时节,不如有利的战场环境,有利的战场环境,又不如军队内部的万众一心。论述中剖析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并将它们进行逐一对比,逐步深入。阐明了一种观点,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阐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寓意。孟子虽然不赞成打仗,却屡次谈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的心态举个例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而有机会向诸侯们宣扬他的“仁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