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排名引争议,那些虚高靠前的大学你知道几所?

专业选择2025-10-10 10:07:50佚名

许多学子视QS榜单为权威圭臬,对其推崇备极,择校时完全依赖该排名,选校名单几乎全部源自QS数据。无论心仪学校的排名是升是降,都会牵动他们的心弦。不少学生只求排名上涨,不允许其下跌,排名上升便认定学校实力增强,一旦下降就对其表现感到愤懑不解。

但坦率讲,QS这个榜单每年发布信息时,有时会显得有些夸张。部分高校排名异常靠前,看起来像是被人为拔高,这些机构自身也不希望过于显眼。原本各安其位,却因此招致不必要的关注。

今天我们聊下QS排名贼靠前,但都虚高的几所大学。

No.1 被安排的帝国理工IC!

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_帝国理工IC排名争议_QS排名虚高大学

这所名为帝国理工的大学并未出现在某些榜单上,也没让QS这个机构过分关注过。但QS却坚持这样做,接连两年将该校评为全球第二。这种情况导致该校的入学门槛急剧提升,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批评你的人数量不少,言辞也相当刻薄,你所在的高校确实算得上是所好大学,但说它比牛津剑桥还好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之前不是说过英国只有两类学校,一类是牛津剑桥,剩下的都属于另一类吗,还有,全球排名第二,你美国的常春藤联盟难道是根本不把北美地区的那些标准放在眼里吗,完全不考虑那里面的各种指标吗

如今的QS排名确实更侧重于理工科领域,特别是工程、医学、计算机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表现,更加青睐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而相对冷落了以文科和商学院为特色的教育机构。不过,它也并非将牛津和剑桥这两所顶尖学府彻底排除在外,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说真的,这种不正常的繁荣让IC变得很抢手,导致申请人数也异常增多,许多原本不打算申请英国的人,也被帝国理工给吸引了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大多是随便递交申请,很多申请多国学校的,现在都在关注IC这所学校了。申请的人一多,学校就开始严格筛选了,IC向来是优中选优贝语网校,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不仅控制国际学生的比例,还有优先录取的制度。存在血缘关系和无血缘关系之分,特别是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更为明显。如今申请材料水分过多,导致一些原本具备条件、有望获得IC录取的人,也被排除在外了。

帝国理工IC排名争议_QS排名虚高大学_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

责备归责备,特别是第一年的IC在第二年时,周围的人都责备他,不仅责备IC,还责备QS野榜。但IC在第二年继续稳居第二时,有些人反而习惯了,开始夸赞起IC来。事情就是这般变化无常。

No.2 史上排名新高的港大HKU

香港大学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达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列全球第11位,创下了学校历史上的最佳成绩,同时也是亚洲顶尖高校之一,位居亚洲第二。然而在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的表现相对一般,大约排在第35位左右,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排名中,该校的表现则不太稳定,多数时间位于前60至前90名的区间内。

港大的实际水平能否达到这个高度,暂且不论。港大的在校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都认为这个排名有些过誉,像是得到了QS的特别眷顾。毕竟,港大从之前的二十六名、十七名到十一名的飞速进步,并没有伴随着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真正增强。这更像是版本上的偏袒。

帝国理工IC排名争议_QS排名虚高大学_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

为何港校会获得更多关注,这实为双方互动的结果,由于澳洲方面不再提供续签服务,澳洲实施配额制度,政府设定了学生数量上限,澳洲高校招收学生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后,就会遭遇签证发放受阻的情况,学校想要增加招生名额都难以实现,从根本上来限制你方,这样的澳洲,自然不再需要qs为他们提升排名和声誉。

但是时移世易,澳大利亚并非首选,英国成为目标,英国又不再考虑,香港高校则稳稳成为选择,而且特别是在近年,香港和新加坡正处于重要阶段,美国需要吸引更多回流学生,国际上也需提升自身影响力,因此就像你看到的,香港高校今年整体排名大幅提升,进步神速,你说香港大学实力强劲,即使勉强承认也没问题,其他几所院校也一一得到了加强。这就不是什么实力或机制问题,而是妥妥的利益和人情世故了。

港大在QS排名中位列第11,坦白说,这并非单纯排名偏高的问题,而是数据存在水分的问题。从各项指标来看,港大的国际学生构成比例,师资构成比例,国际学生的多样性,以及科研成果等数据,都难以支撑其排名。学生群体方面,主要还是以内地学生和香港本地学生为主,外加少量海外交换生,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这个国家的留学生占比很低,分数却出奇地高。真是难以理解,只能默默接受,也只好表示祝贺。

No.3 新南威尔士UNSW

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_QS排名虚高大学_帝国理工IC排名争议

澳大利亚这边许多学校在QS榜单上表现优异,然而在THE榜单中排名就显著下滑,而在上海交大排名里更是垫底。

澳洲的学府整体上,确实一贯受到QS榜单的看重,只是今年起不再需要,这种看重程度会减弱。澳洲的QS排名将逐步下滑,特别是明年的版本,整体会下调。像UTS这样的学校,进入前百名实在不该有这个位置。如今前百名的竞争,原本就非常激烈。

澳大利亚的学校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是墨尔本大学,其余学校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与美英高校相比,澳洲的学校在吸引学生方面存在天然劣势,即便加拿大大学的排名不如澳洲,但其在生源多元化方面却更为突出。

如今前往澳大利亚求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印尼以及中国大陆地区。这些群体构成了生源的主体部分。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学校相比,在生源构成比例上确实有明显的优势,不过这种优势并非十分突出。

帝国理工IC排名争议_QS排名虚高大学_新南威尔士大学qs排名2024

新南威尔士大学在工程学、环境科学以及资源领域确实非常出色,但该校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实力相对薄弱,整体声誉也受到一定限制,QS排名过分凸显了工科院校的优势,导致新南威尔士大学被高估了实力。然而,该校实际上难以应对发展需求,长期遭受批评和质疑,特别是2024级学生,入学前排名多在50名附近,但入读后却迅速跃升至前20行列,这种排名进步速度极快,令人惊讶。不得不说,新南威尔士大学这笔投入效果显著,不仅使学术声誉得到提升,还促使入学申请人数激增至原来的三倍,甚至直接推高了周边房产的市场价格。

总结如下:这些高校,其名次是否被高估已经无关紧要,重点在于,你必须明白,QS这类排行榜每年都可能进行策略变动。例如,在第二十六版和第二十七版中,依旧是香港和新加坡版本,香港高校的排名还能继续上升,还会进一步提高。但一旦提升到顶点,就会重新下滑,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其他学校。

对于那些迫切希望借助排名实现就业,并获取更多机会的人,如何有效运用这个榜单至关重要,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个人认为,申请英联邦国家的学校时,无论是英国、澳洲,还是港新,以QS排名为主要参考依据非常明智,它能显著提升你目标院校的竞争力。该榜单能够大幅提高你申请学校的层次,同时相对削弱欧洲和北美高校的吸引力,并且每年都会重点推广一些表现突出的院校。诸如某校,今年的香港大学亦是如此。虽然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不过能够成功入学确实非常划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