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院历史系 1978 级学生毕业照:聚首与回忆,20 年后的重逢

留学方案2024-05-29 15:16:55佚名

/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届毕业照/

1982年,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级毕业照拍摄,全校51名学生,到场的只有50人,熊先明因故缺席,后来通过伪造技术加上了自己的肖像江西师范大学素拓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其中刘志荣、于谦二人已因病去世,我曾撰悼联悼念刘志荣:

劈开功利的镜子,祸福相依,人生如梦,才半个世纪过去;

冲破生死谜团,阴阳永别,人生仿佛是一段虚假的时间,延续着先前的情缘。

/ 毕业十六年重逢 /

1998年8月10日,该班29名同学齐聚南昌,庆祝入学20周年。

张能正同学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出席活动,所以实际参加合影的同学有二十八人,照片背景是红塔;陆天因为某些原因第二天才到现场,和同学们汇合了一小会儿,就又离开了,孤身一人!

国立师范大学青山校区,培养了无数英才,也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初入青山湖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人民教师”雕塑

这件名为《渴望》的雕塑创作于1985年,采用白色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模仿了大理石的分子结构。

雕塑以简约的技法描绘了一位女大学生手捧书本,目光凝望远方,对未来当一名教师的美好憧憬。

雕塑的下部由堆叠的书籍组成,书籍逐渐变化为人物的服饰,寓意人民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至于感受,就得大家自己去体会了……

“在师范大学老校区主干道的中间,经常有人停下来拍摄一栋建于1952年的青砖、红廊、坡瓦顶的仿古建筑。这栋建筑是师范大学老校区典型的仿唐风格建筑,名叫“总务楼”。

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南昌大学是1950年迁至此地后修建的,当时作为总务处使用。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数次修葺,仍保留原貌,至今仍为总务处使用,是名副其实的“总务大楼”。

整个“总务楼”为长方形砖木结构,青瓦坡顶平房,坐北朝南,庄严大方,极富当地气息。体现古建筑设计理念,南侧有一条狭长的走廊,红柱格扶手,古色古香。它连接着各个房间,一是方便出入,二是遮阳避风雨。

从师大老校区的整体位置来看,“总务楼”处于核心位置,是古韵老校区的中心景观。不知道当初的设计者是怎么想的,或许是研究过风水,对师大“兴学兴教,传承学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括号内文字来自江西散文网《文物古迹:讲述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建筑的故事》。

下文括号内的文字相同,不再赘述。

水杉林于1988年栽种,十年一株留学之路,三十年成林。

此楼是老艺术楼,1935年落成,具有欧洲意式风格。1962年,江西体育学院合并办公于此,1978年以后,江西艺术考区每年都在此设立,近几年才迁往新校区,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离退休处。

江西师范大学素质拓展中心_江西师范大学校网_江西师范大学素拓网

孔颖达《易经注》云:“同门之人谓之友,志趣相投之人谓之友。”江西师范大学友教厅以此为灵感,同心协力,共同教书育人江西师范大学素拓网,希望薪火相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我所知,江西师范大学在上个世纪末就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江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在全国的中学任教,丝毫不逊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但现在……

1990年,时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钟善之先生负责修建显微镜馆,姚明达先生的骨灰安放在假山下。

姚明达,史学史专家、目录学创始人梁启超的学生;日寇侵华时,他踊跃组织战地服务团参加抗战,却被包围,击毙敌军一人,战死沙场……

希望中国不再有敌国,如果不幸发生民族战争,希望军人带头,青年英勇奋战,不会再有专家学者用发达的大脑强健四肢的故事,如果这样,民族国家就幸运了……

2002年3月,与姚明达同时在中正大学任教的雷洁琼为姚明达题词:抗战牺牲,中正大学第一位教授……

显微镜馆匾额上的草书为邱振中所书,对联为首任院长胡先乾亲笔书写,范建为纪念姚明达先生所书:

他年富力强,博学多识,博览古今,求学有良师,一生读尽古书,学识渊博,为宇宙留下丰厚遗产。

我们在酷暑中疾行,立志讨伐胡介,在荒村与强盗搏斗,今天我们牢记您的教诲,让我们的英雄气概永远鼓舞山河!

现将此文奉上,我一个青年学子,谨题一副对联,以资补充:

所谓史官整理目录,开先河,后世学者应当尊崇先辈;

大泽是位英勇的烈士,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丰功伟绩。今天的将军能成为英雄吗?

姚明达

姚明达(1905—1942),字大仁,号先伟,江西兴国人。

1923年6月省立赣县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南洋公学读书,1925年2月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师从梁启超先生,主修中国史学史。

后受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特约撰稿人。1934年任教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1936年11月与上海文化界著名人士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宣言》。京津沪沦陷后,王先生回到江西,继续致力于中国史学研究。其著作《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是我国现代目录学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1940年10月,国立中正大学成立,校长胡先琼特聘他为研究部研究教授。

1942年6月,浙赣战争爆发,姚先生发起组织国立中正大学野战服务团,带领30余人奔赴前线。1942年7月8日,新干县石口村被日军包围,姚先生与敌军奋勇拼搏,击毙敌军一人,壮烈牺牲,终年37岁。

正值学校建校五十周年,经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将此馆命名为显微镜馆,以示纪念。

江西师范大学

1990 年 10 月

亭为人而建,湖以亭命名,不只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传承!

1981年栽种,如今已长成林,因樟树清香,苍蝇蚊子不感兴趣,是休憩读书的好地方,早上有读书的女生陪男生读书,白天有体育合唱队,晚上有太极阿姨跳舞,植树人功德无量啊!

第二教学楼是当时最宏伟的建筑,即使现在,单独看也依然雄伟,放在校园里,就像鹤立鸡群,难以形容……

1938年,机库被日军炸毁,留下数个大坑。后人干脆造了一个小湖,但没有命名。最后在1983年修建了一座清澜亭,清澜湖这个名字就此诞生……

荀子《劝学》有句名言:“弟子大于先生”,江西师范大学历来以师范教育为强项,自然希望学生胜过老师,故取此名。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正值腊月,天寒地冻,我想起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于是,我写下了这首四句诗:

碧绿悠闲的水,

清澜自在亭;

唯一可以栖身的地方,就是那棵枯柳。

盼清明节。

清澜湖畔的一丛竹子,让我想起了欧阳修《醉亭记》中“林茂修竹”的名句,于是便写下了第一联:

树叶弯曲落下,希望主干能够长得更加强壮;

它原是一栋平房,属于师范大学招待所,1983年改建为外教休息楼,并逐渐扩建为两层建筑,故名“外国专家楼”。

老平房始建于1952年,现在二楼顶上就打着1952两个字,知道的人就说老平房始建于1952年,不知道的人就以为整栋楼始建于1952年,这样的谬误有多少呢?

1937年,该礼堂落成后,曾作为飞机装配、停放处使用,其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是当时除钱塘江大桥外“中国建筑跨度最大的”,也是当年“中国室内建筑跨度最大的”。

江西师范大学入驻后,大楼东半部被用作体操室,西半部被用作礼堂。后来,二者均划归工会管理,东半部内部又加盖一层,下层用作乒乓球活动和办公,上层用作卡拉OK和舞厅。

三个蘑菇形的亭子,是团体聚会的好地方,至于其他用途,使用者自己知道……

江西师范大学的钢琴室建于1953年,旁边就是音乐厅:学不好,就只能自己苦练,当个观众;学好了,就可以上音乐厅演出,赢得掌声,机会无数……

老艺术楼如今是退休人员办公楼,上班时间到处都是闲逛的老爷爷老太太,看久了就知道中国确实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王子楼建于1952年,原为史、政、教等行政办公场所,现为各团体办公场所。

江西师范大学素拓网_江西师范大学校网_江西师范大学素质拓展中心

“读万卷书,立百年树人”,青年学生课外交流场所设在王子楼。

邵逸夫,本名邵仁冷,1907年生于浙江绍兴,2014年逝世,享年107岁。

自1985年起,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额资金兴建教育设施,截至2012年,捐赠金额近47.5亿港元,兴建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多年来累计为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捐款逾百亿港元。

1974年获英国女皇颁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1977年,邵逸夫获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成为香港演艺圈首位获“爵士”封号的人。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第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正式设立,奖励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2014年1月9日,邵逸夫家人低调举行葬礼,并火化遗体。根据邵逸夫的遗嘱,他的200亿港元财产,除一小部分用于逝者家庭开支外,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

辛弃疾曾说:“生前立功,死后立功。”邵逸夫先生就是这样资助中国的教育事业的。不管他是否在乎名声,中国政府、教育部门、受助学校和个人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表达,给予慈善家相应的荣誉。否则,如何安慰在世慈善家们的心和行动?!

逸夫楼旁边的竹林……

原教育处教学办公场所。

老校区的新图书馆。

老校区里的老图书馆,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篇《红石屋笔记》不知是哪位同学写的,不敢妄加评论,只知道孔子说:“言无雅者,不通天下……言必慎言。”

而今有一位名叫程昱黑,年未三十的男子,撰文分析了浙江大学三位古文教授所写的浙江大学庆文,并称该文“不祥而无实质,典故无根据”,足以对作者起到警示作用!

大家熟悉的曹丽铁、汪东林、吴艳、敏芝都在名单上,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岁月如歌,时光沉淀,这般隽永而又魅力十足的青山湖校园,怎能不让我心动呢?

在过去,信件来得很慢,旅途很漫长,一生只能爱一个人。

现在地铁够快,校车够近,四年不认识青山湖校区,岂不可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