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架桥求子生育仪式:古老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意义

留学方案2024-06-03 09:19:08佚名

苗族“搭桥求子”生育仪式文化初探

摘要:生育不仅是生理上的表现,也是许多民族生育信仰和文化制度的体现,苗族“搭桥求子”仪式是苗族悠久的社会文化体现,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生育率;苗族;搭桥生育;文化现象

一、引言

由于古代社会人类的经济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无法抗拒或解释风雷闪电、降雪等自然现象,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自然一方面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人们常常把一些未知、无法解释的事物归结为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并发展出对石头、山川、水等自然的崇拜。妇女怀孕生育是远古时期人类特殊的神秘现象。

由此产生了生育信仰。对于生育信仰的内涵,宋兆林先生介绍说,它是指古人类对于自身生育、生殖、性器官、性行为的信仰与礼仪,包括生育神、性器官、性巫术等文化体现。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中指出:“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即食物、衣服、住房和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本身的生产,即物种的再生产。

由此可见,人类要延续生命,必须从事两方面的生产,一方面是物质的生产,物质作为人类延续的载体,需要人类不断创造;另一方面,人类必须不断繁衍,才能保证生命的生生不息。

人类繁衍,广义上是整个社会的延续,狭义上是家族或自身血脉的传承。中国古代儒家有孟子之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所赐,父母所赐的血脉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就是最大的不孝。无论在哪个民族英语作文,生育都是新婚夫妇结婚的首要目的,而不孕不育是夫妻之间最大的问题之一,除了求医问药,常常求助神鬼。苗族因被侗族赶走而居住在深山里,由于不断迁徙,人口受到威胁,当他们定居下来后,繁衍后代就成了一件大事。生育的愿望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一些风俗和仪式中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由此产生了很多生育信仰。 在众多的生育信仰中,“架桥祈子”是一条独特的习俗。在人们的心中,“桥”是连接两个不同世界的纽带。在民间传说中,人年少时要过“奈何桥”,意味着死亡。重生前也要过“桥”。“桥”既是生命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

2. 苗族祈求子孙的“搭桥”仪式

“建桥”仪式的传说

苗族史诗开篇就说:“谁先生?是他创造了世界。有个老头叫熊姜,他去造桥,生下了傩爷爷,又把傩奶奶养大了。

熊姜老人修桥生下傩翁,傩翁又养育傩婆,这些就是传说中苗族最早的祖先。傩翁和傩婆养大的金银财宝,才有了支撑天空的柱子和悬挂在天空的日月。熊姜老人在天上修桥生下阴神,阴神又修桥养大项梁。从苗族史诗中最早创世人类的传说来看,桥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媒介,可见苗族对桥的崇拜。

在苗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回首上古,谁先建桥?谁先祭祀桥?杨乌瑟和鲁纳,他们本是一对,本是一对。过了九冲河后,遇见了一位仙女?仙女劝他们,别着急,山谷上有三棵杉树,是古阳亲手栽种的,回去砍下来,用它们搭桥,三棵树连成一排,一棵靠着山,一棵靠着水龙,当天就搭好了,小孩子才能过桥。鲁纳杨乌瑟,砍下三棵杉树,搭起了桥。巧的是,那天是二月初二,生了一个男孩”。这是来自远古的传说。在苗族村落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名叫杨乌瑟,嫁给了一个非常英俊的男子鲁纳,但是他们结婚两年,一直没有孩子。 于是,正如歌里所唱的,他们遇到了一位仙女,仙女建议他们建一座桥,并在二月初二生了一个孩子。

“造桥迎子”仪式的流程 “造桥”与祭拜 苗族“造桥迎子”仪式中,“桥”有两种,一种是“明桥”,一种是“暗桥”。造桥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有的用杉木,有的用石板。在笔者调查的村子里,由于村民到固定的山上取石头作为避邪的宝物,所以这个村子的桥多是用石板搭成的。 “明桥”是有子女的父母为祈求子女健康成长而建的桥。这种桥多是在孩子襁褓期间生病或哭闹不止时,父母会请村里的“鬼师”来为孩子“造桥”,“鬼师”会根据孩子的运势推算“造桥”的时间和地点。 算完账后,他会准备好糯米,杀一只鸡,到时候烧纸钱、点蜡烛。这种桥,大多建在他们家附近的沟渠里,工序不是很复杂。

所谓“暗桥”,就是夫妻结婚后,没有子嗣,所以要建“暗桥”来求子嗣。建“暗桥”,也需要算命师根据夫妻的命理来算出位置,位置可能是水边,也可能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根据算出的日期和地址,夫妻俩需要带上一些茶、酒、糯米,现场杀一只鸡给“鬼主”招魂,以桥为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呼喊。或者在桥建好后,等着不知名的人从上面走过。这些人大多体质虚弱,或者独自过桥的人很容易被“算计”,这些人走过去之后,回家就会生病,他们的灵魂就会投胎到自己不育的妻子肚子里,等孩子生下来,人就死了。 由于这种“搭桥”在村民看来是件有损人心的事,很少有“鬼师”愿意干,“搭桥”也多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由此可见,苗族人民是相信灵魂不灭、知晓后可以投胎转世的观点的,甚至为了子孙后代,会把这种信仰变成一种巫术。

3. “建桥”与苗族后代

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迁徙民族,《雅鲁望》是一首关于先民迁徙的歌谣,记录了他们迁徙的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下,子孙后代对于苗族来说尤为珍贵。由于迁徙的艰难,苗族人口大量流失,繁衍后代成为苗族强国之路之一。

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他们对祖先姓氏的传承一直很清楚,因为苗族社会中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叫“父子连名制”。这个制度有五种情况,根据余晓在《中国苗族亲子连名制初探》中的分析,分别是:

祖父、父亲、儿子三代人颠倒过来,平行串联起来。

祖父、父亲、儿子三代人并行不悖。

平行的父子两代人,颠倒过来,又相互联系在一起。

嵌入的声音把父子两代人反向串联起来。

这一制度体现了男人必须有后代才有连续姓氏,他名字中的一个字会由别人继承。第一种情况,在祖父、父亲、儿子的连续姓氏中,只有有了孙子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祖父的辈份才能升格,姓氏才能被继承。

苗族的丧葬仪式上,必须有孝子扛木柴在棺材前,仪式结束后,鬼主会把一根木棍作为死者的灵魂送回原籍。过年等节庆时,儿子、儿媳必须上门接木棍、祭祀拜祖。苗族的这一系列仪式代表的是后继有人,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繁衍后代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他们后代延续的体现,也是他们死后灵魂有依靠的重要保证。

泰勒、弗雷泽为代表的心理学学派认为:“鬼神信仰和宗教信仰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理现象有心理需要,即人们内心需要解释和安慰。”苗族“架桥祈子”是这种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后代重视的体现,是出于个人心理。至于这种仪式的功能,则是苗族社会努力维护自身利益的表现,是苗族社会制度的要求。

作者简介:夏文兵,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研究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