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讨论激烈,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德国专家有话说

留学方案2025-10-01 21:06:00佚名

近些年,围绕“阶层固化”的争论持续不断,同时也有人提出了那个本不该成为议题的疑问:接受教育是否依然能够影响人生的际遇?

这种想法无疑是一种向历史回溯的论调,知识本应能扭转人生的轨迹,这是人们普遍的认知,一旦出现反常现象,那只能说明社会层面出现了失衡。

最近注意到一则报道,讲的是德国学者经过一番考察德国人均收入,提出看法,认为一个德国人要是想让自己未来收入更丰厚,去上大学的机会会更高一些。

一个普遍的社会认知是,学识能转化为物质效益,掌握更多知识的人理应获得更高的报酬。然而,德国民众在表示认同时留学之路,或许会哀叹:"我们求学之路异常艰辛!"

调查机构获取了德国七十四万劳动者的终生薪资记录。记录显示,只要拥有稳定工作,始终专注于本职,直至退休的德国职员,其整个工作期间所获得的报酬,大致都达到一百万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即为八百万元。也就是说,这一数值构成了德国普通劳动者终生收入的基本底线。

当然,不要过分羡慕德国人,他们的税负相当高,实际到手的部分并不多。

研究发现,未接受大学教育的德国职业人士,通常更早开始获得报酬,许多人二十岁时便已就业,据数年前统计,其平均年收入约为三万零五百欧元,折合人民币二十四万多元,而同期,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仍需依赖家庭资助或助学金维持生活。

然而,尽管接受大学教育会导致进入职场的时间推迟,并且减少几年的薪资收入,但德国大学毕业生通常在初次就业时获得较高的起薪,平均达到455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一个拥有德国大学教育背景的职员,到了三十五岁,其收入水平已经能够超越那些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同年龄群体。

年岁渐长,贫富距离会持续拉大,终其一生,财富鸿沟或可累积至数十万欧元之巨。也就是说,于德国而言,一旦获得大学文凭,毕生所获之财富,或许能增值数百万元人民币。

确实存在特殊情况,例如部分员工虽未接受高等教育,却能够负责管理工作,其一生所得通常超过那些拥有大学文凭却未担任管理职务的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物流领域的管理人员,其工作实际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经过必要的职业训练即可胜任,然而他们平均一生的收入能够达到390万欧元,尽管如此,从整体角度来看,获得大学学历依然是提升收入水平更为常见的方式。

换言之,德国人完全可以靠读书、靠学历改变命运。

必须清楚,德国人上大学的难度相当大。即便经济繁荣,工业基础雄厚,该国并未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也没有倡导大学生全面化,高校的入学与完成学业比例都偏低。现阶段百分之六十的年轻人无缘大学,他们多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里能力最强的要数技术工人。德国工业的基础除了突出的科研实力外,还有规模巨大的技术工人队伍。

德国对于技术工人的重视程度非常明显,他们的薪资待遇十分可观,一般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该国居民的平均收入,而高级技术人员的收入更是普通技术人员的数倍。不过,要成为高级技术人员,必须具备4到6年的从业经历,同时要完成1000小时的再教育课程,并且需要通过四个方面的考核,包括专业能力、经济理论知识、法律基础以及企业运营管理。

德国人不需要去获取所谓的大学文凭,也不会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职业。德国的职场环境里,老板们不会仅仅根据学历来招聘,更加看重的是学历和专业技能与工作内容的匹配程度。比如在莱比锡的保时捷制造厂,有百分之七十的员工是职业培训出身,他们就是将尖端科技研发转化为优质商品的关键力量。

与大学相比,职业教育更吸引部分年轻群体的关注。由于发展顺利,部分人可在26岁左右成为高级技工,加之此前数年普通技工的工作经验,已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然而,若选择大学深造,按照德国大学的培养周期,26岁时或许仍未完成学业。

更何况,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想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也有诸多有利途径。他们的职业教育履历可以折算成大学学分,并且,在欧盟地域内寻找工作机会时,也更为有优势。

同中国高校不一样,德国的高等学府求学之路颇为不易。那里不存在明确的年级划分,也无需遵循固定的学习周期,学校施行的是纯粹的学分累积体系。学生只需完成本科学位所需的总学分德国人均收入,便具备获得毕业资格的资格。

也就是说,虽然规定了学期的标准数量,但是提前获得足够学分的话,能够完成学业。相反,如果没有取得必要的学分,即便学习时间满了,也不可以毕业。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入学门槛高,毕业要求低,而西方的大学入学门槛低,毕业要求高,德国尤其如此,是典型的那种入学宽松而毕业严格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每一所高等教育机构都对世界各地的学生敞开大门,无需参加考试,可以直接提交申请,并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入该国后,完成学业并非易事,先前有留学平台声称德国部分学科的成功离校比例仅达三成,这个统计显然有水分,不过依据2012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与高校信息中心(HIS)联合推出的《科学大都会2012》年度分析,德国本地学生的毕业成功率是七成二,而国际学生的离校成功率则降至五成四。

另有一项数据颇为引人关注,2001年德国共有二十万八千一百一十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他们初次获得学位时的平均岁数达到了二十八岁。通常情况下,德国大学生完成学业平均需要五又三分之一年,而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习平均时间更是长达五年又九个月。

对于德国人而言,虽然接受高等教育能够带来更优渥的长期经济回报,然而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并非所有人都有意愿去承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