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不只培养教师,也开始培养未来医师了。
12月1日,湖南师范大学药学院宣告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在讲话中提及,学校致力于打造兼具雄厚实力与独特特色的医学教育形象。药学院的开办,彰显了该校在医学教育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今年8月医学部刚组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1月15日,护理学院宣告成立,11月23日,公共卫生学院也宣告成立,11月28日,湖南师范大学与湖南省胸科医院合作共建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正式揭牌。
师范大学“扎堆”办医学
今年八月,湖南师范大学集合全校医学相关学科力量,设立了医学部,该部门下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教学与科研单位,同时配套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用于临床实践的场所,致力于打造一个学科丰富、层次分明、模式多样的医学教育网络,全力打造具有湖南师范大学独特印记的医学教育形象。
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谈到,医院部门的开辟,是促进学校全面变革的实际行动,也是适应社会演进、调整和改进整体学科构造的重要步骤。
许多师范大学近年来纷纷在医学与健康方面拓展发展,有的依托自身强势学科,有的则发掘历史文化积淀。
例如今年四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协和医学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共同创办了北师大“协和医班”与“协和药班”,旨在协同培养兼具医学与药学专长的综合型人才及药学领域的杰出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在二零二零年设立了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随后又陆续建立了多家附属医院。
师大办医学 实力胜任
师范类高等院校通常被认为在教书育人、心智科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普通人很难将其与医疗人才培养工作联系到一块儿。可实际上,这些学校开办医学教育的历史很长,而且成绩相当突出,许多师范院校已经获得了医学学科硕士乃至博士的学位授予权。
湖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表明,该校医学部具备基础医学这一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有生物卫生统计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拥有六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体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以及医学技术。从2017年开始,该校设立了生理学博士后工作站,到了2023年,又成功获批设立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工作站。
因为学校历史演变,并且生物、化学等学科实力突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很多师范大学在医学方面成绩显著。近期ESI学科统计显示,十一所师范院校凭借临床医学研究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进入该领域ESI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已经连续十一年在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ESI排名中位列前百分之一。
拥抱“大健康” 服务地方发展
师范大学的医学发展,一方面是过往积累的传承创新。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其医学教育渊源可追溯至1911年美国 Hicks Hume博士创办的雅礼医院护病讲习科。2002年3月,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该校,共同组建医学院。到了2024年8月,学校又将所有医学相关学科整合,成立了专门的医学部。该校医学部当前在干细胞探索、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医学免疫学、媒介生物管理、肿瘤形成与演进机理等学术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关乎学校的进步以及适应“大健康”社会的要求。蒋洪新在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成立仪式上讲话时指出,学校计划进一步集中优质要素,不断加强师资培养,朝着全面化发展,实现研究型转型,把培育新人文、新工学、新医学作为学校“双一流”工程的核心任务。
发展新医学学科同样是为了贯彻国家医疗教学研究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地方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实际要求,这些高等师范院校能够通过集中教学医院的资源,增强公立医疗机构在医学教学科研方面的整体水平,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湖南师范大学现在有十四家高水平的附属医院,其中包括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就是湖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