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3日新东方发布2021财年第一财季风报之后,新东方回港消息有了新动向,据IPO早知道消息,其计划本周寻求通过港交所聆讯,最快本周末于港交所官网披露招股说明书,一旦能在港成功上市,它将成为第一家完成回港二次上市的教育公司。

上半年,因疫情缘故新东方李旭,线下教育行业均受到较大影响,数据表明,鉴于行业大规模闭校停课,预计2020年线下教育市场会缩水50%,至约4000亿元,部分教育机构纷纷采取自救举措,诸如签约新的代言人,或者发力线上渠道。
于这般背景之中,不断被传要前往香港上市的新东方背后究竟存有何等难以言说的苦衷呢,结合近期发布的财务报告以及行业相关数据,港股市场会成为新东方接下来的“温柔之乡”还是“蚀骨之冢”呢?
赴港二次上市
成“教育界黄埔军校”的Plan B

由新东方那份刚刚出炉的财报能够知晓,公司目前的状况着实不容乐观。有数据表明,新东方净营收为9﹒864亿美元新东方李旭,跟去年同期相比较下降了8%;净利润是1﹒747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达16﹒4%。而且呢,在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之下,海外考试被取消,出国遭受限制,新东方旗下的海外考试准备业务以及海外咨询与游学业务分别下降了51% 和31%左右,损失极为惨重。
另有教师薪酬增加,学校及学习中心租金增加,且为扩大竞争优势,新东方增添了客服人员,增添了市场营销人员,这般举措致使新东方营业成本同比增加5.6%,达4.649亿美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5%,达1.169亿美元,给新东方带来相当大的负担。
在新东方的营收结构内,K12的收入同比增长约8%,来自优能的收入同比增长约9%,来自泡泡少儿的收入同比增长约3.5%。该业务的生源占新东方总生源约90%,营收占到新东方总营收约70%。

这致使新东方始终在推行线下扩张的规划,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新东方学校的总数是112家,学习中心的总数达到1472家,和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净增加211家,跟上一季度相比较净增加7家。除去扩张线下之外,新东方在线上同样有着诸多布局,并且着重投入资源去推进OMO在线课程。扩张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致使新东方急切地需要拓宽现有的融资渠道。
从资本市场大环境来讲,上半年瑞幸财务造假存在影响,美股于中概股变得愈发严苛啦,2018年,好未来被浑水机构做空了,2月份,跟谁学又遭受市场做空,这些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市场对国内靠风口快速增长的线上培训机构持质疑态度。
紧跟着港交所针对上市规则作出的重大改革,一些符合条件的公司,有可能只用准备几个月,便能够完成上市流程。所以从种种条件叠加起来去看,新东方作出选择返回香港上市,如果仅仅从当下的情况来判断或推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绩优股频出
新东方腹背受敌

较之于港股 ,拥有像好未来 、流利说 、跟谁学 、尚德机构这样的教育服务类企业的美股 ,其教育板块更为活跃 。那么要是新东方能够成功经由港交所聆讯 ,是否能够缓解其当下的困境呢 ?
一方面,2019年成人英语市场规模约953亿元,同比增长10.5%。2020年,因疫情防控,应试类英语培训减少,线下实用英语培训也减少,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减少37.6%,至595亿元。
2019年,行业红利渐渐消退了,老牌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倒闭了,其子下众多门店纷纷跑路,还有当初依赖成人英语培训的,已早早转向K12赛道,作为语言培训领域老大的新东方面临着成人英语赛道潜力渐渐衰退,也迫切需要找到公司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在教育服务类企业当中,名师算得上极其关键的一个必要部分留学之路,然而新东方从2019年开始,也不断地频繁遭受名师离职这种尴尬窘迫的状况。2019年7月,考研名师唐迟宣称自己已经从新东方在线离开,并且加入有道考神;过了一年,在2020年7月下旬的时候,有人爆料新东方在线李旭、王江涛、唐静以及董仲蠡等考研大神级别的名师集体跳槽。
名师离职,这不仅有可能出现教研资料流失的情况,还可能有学员流失,更有可能引发“羊群效应”,致使机构里现有的老师纷纷选择投入到竞争对手那边 。
公司内部存在一些隐患,除此之外,在行业内,新东方所处的竞争环境愈发恶劣,首先是老牌竞争对手好未来与跟谁学,从净收入增速看,近十年好未来增速始终高于新东方增速,在2014 - 2019财年,好未来净收入增速均领先新东方净收入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跟谁学最新财报实现营收同比增张366.6%,净利润同比增涨13.4%,二者业绩表现远远优于新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