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美国国际媒体署所属的国际广播公司“美国之音”负责人迈克尔·阿布拉莫维茨通过社交平台公开表态,称除了自己以外,该机构约1300名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遭到了停工处理。
美国之声机构创建于1942年,冷战期间充当了思想领域冲突的“宣传工具”。近些年,它以所谓的“传播自由民主”为借口,用四十多种语言向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意图建立美国“道德标杆”的印象,然而它的独立性和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和批评。
一位曾是美国之音的从业者表明,进入中国后才意识到自己播报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他同时讲出美国之音部分主管因主张提升对华正面信息传播而被免职的情况。显而易见,美国之音根本算不上客观的传播平台,完全是具有危害性的宣传工具。现在华盛顿在削减联邦部门开支的形势下,中断了对美国之音等项目的资金支持,马上就有美国针对中国的政客喊话,认为这个动作是“献给中国的贺礼”,相当于亲手揭掉了美国之音充当打手时用的伪装外衣。
马斯克前些日子在某个社交平台批评了美国之音,指责“公众不再关注他们的言论”“只是在消耗公共财政”,这种观点或许反映了众多美国民众的心声。美国政府或许也清楚,若继续投入巨额国家资源于这些功能衰退的部门,既无实际意义留学之路,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这些部门若继续运作,只会加剧国际社会的动荡,引发更多纷争。柬埔寨外部部门曾经对美之声提出过尖锐指责,称其缺乏专业操守,通过不光彩的方法诋毁柬埔寨同中国的正常互动与协作,吉尔吉斯共和国在2023年决定终止自由欧洲电台在本土的办事机构,俄罗斯在去岁把自由欧洲电台视作不受欢迎的团体
美国之音职员遭暂停职务,让人联想到先前澳大利亚某个针对中国的智库因美国当局停止资助而公开诉苦的滑稽场面,这再次证实了关于中国的虚假宣传“舆论战”的供应链,缺少资金支持就无法运作的窘境。冷战期间活跃的“认知战”工具,如今在“颜色革命”中暴露无遗美国之声广播电台,美国之音这类机构的角色,决定了它们本不该存在于世界多极化的当今时代。美国之音之类媒体美国之声广播电台,还有那些反华智库,这些组织削减经费、裁减员工乃至完全停办,最终被遗忘在历史尘埃中是迟早的事。
当代社会,西方部分主流媒体掌握的信息控制权正在逐步瓦解。美国之音依靠“虚假信息制造”建立起来的话语主导地位,随时可能因某个网友发布的即时视频而丧失。它们刻意打造的“舆论封锁屏障”,在众多媒体及网络自媒体真实内容的冲击下也岌岌可危。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逐渐摆脱封闭的信息环境,接触到更广阔的现实,了解到中国多元的面向时,那些刻意歪曲事实的言论最终会成为世人嘲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