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则帖子,内容是“以660分的成绩放弃报考浙江大学”,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人跟帖称“674分的学生也选择了放弃浙大”,还有人表示“尽管分数达到669分,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浙大,原因是无法进入工科试验班”。
考取了浙大的分数线,却因未选择心仪的专业而选择放弃,这类学生是否较为常见?
高三班主任说
这样的学生每届都不少
记者对几位位于重点高中的高三级班主任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位曾担任多届高三班主任的教师表示:“每一届都有不少这样的学生,不仅是在660分左右时选择放弃,甚至还有那些分数超过670分的。”
班主任表示,她感到有些惋惜,班上一位男生考分超过了660分,但在填报志愿时,他仅选择了浙江大学的信息工科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类(包括商务大数据分析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她曾建议他可以考虑再添加一个备选专业,但男生的家长纷纷表示,再选择其他专业就没有意义了,因为紧接着就选择了外省985高校的热门专业。
班主任表示,她近日得知班上有一名高考分数超过660分的同学,放弃了进入浙江大学的机会,转而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数学专业。这位同学及其家长的想法是,先在本科阶段攻读基础学科,以便将来在研究生阶段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届时可以转向更具热门性的专业。记者经过核实发现,山东大学在浙江的数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同样是660分,且该生的位次排名为6663。
她提到,班上有个学生放弃了浙江大学,转而选择了另一所985高校;而隔壁班也有一位分数在670分左右的学生,他同样放弃了浙大,最终选择了上海某所211高校的炙手可热专业。
为了读电气专业
放弃浙大选了华中科技大学
记者对一位今年高考取得669分、在浙江省排名3000多名的考生家长进行了采访。这位家长是考生的姑姑,她表示,侄子在选科时选择了物理和化学机械专业大学排名,目标非常清晰,他的愿望是将来能就读电气工程相关的专业。
高考成绩揭晓后,结合大致的排名和历年录取数据,我们的志愿填报重点集中在了浙江大学的电气工程系、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学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电气专业。
浙江高考普通类一段的平行投档分数线一经公布,他们查阅后得知,浙江大学电气方向的工科试验班录取分数线高达673分,而他们所取得的分数明显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今天,他们就查询到被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专业录取。
这位家长表示,尽管被浙江大学录取能带来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然而他感觉若是选择了那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未来可能只能选择成为选调生或公务员,而其他的发展路径似乎并不太理想。
孩子有志于未来加入国家电网,于是查阅了软科公布的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在各大高校的排名情况。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类专业被评为A+等级,其实力与清华大学不相上下。得知这一信息后,孩子立刻将这一志愿安排在了浙江大学之后。
这位家长表示,他们家是个普通家庭,孩子不乐意去浙江大学海宁校区就读,认为每年的学费高达十几万过于昂贵。于是,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去了武汉。他补充道,既然是男孩,出去省外历练一番也无妨,说不定将来考研还能重返浙大。
关于考进学校后再转专业的难题,她这样认为:“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一来,转专业就变得尤为困难。”当询问她是否担忧孩子将来回到杭州工作会缺乏校友圈子的支持时机械专业大学排名,她微笑着回答:“许多事情终究还是要靠个人努力,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就算校友们再怎么出力,也无法助人成功。校友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
大学教授说:
能理解家长的选择
但浙大尾部的专业也未必是天坑
记者对数位高校教师进行了访谈,这些教师对考生的择校决定表示了认同,并且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这位来自985高校的大学教授表示,在最近两年里,他观察到关于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的讨论变得越来越稀少,专业至上的观念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贝语网校,而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导向的考量。这种挑选方式导致同一所著名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存在较大差距,大约在40分上下。以浙江大学为例,202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之差为38分,而2025年的差距则缩小至37分。如此之大的分数差异,其间完全可以容纳若干其他高校。
一位从事文科教学的大学教授表示,对于同一级别的高校来说,由于专业设置有所取舍,她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观察到一些考生为了热门专业,不惜降低录取标准去就读其他学校,她认为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带来遗憾:“因为高等级学府的综合实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其学术氛围也截然不同。”在浙江大学,众多选修课程与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充实的知识养分,学科间的交融更催生了众多创新思维。相较之下,在较低层次的高校,此类机会则相对较少。
那位专注于材料科学和高分子领域的高等学府教授表示,他能够体会家长们的决策,因为当前人工智能、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确实备受关注,家长们或许正是基于对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的考量,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早年所学的,正是浙大那些不那么热门的学科,而今目睹那些专业被众多考生舍弃,心中不禁感到几分惋惜。
这位教授表示,他发现有人宣称只有考到673分以上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浙江大学学生,而低于这个分数则被视为冷门,对此他并不认同。他认为,只要某个专业学得精深学得扎实,未来就业前景都非常广阔。
今年,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工与高分子)的录取分数线达到了668分,位次号是4021。从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就业方向十分宽广。他运用了一个比喻,若是设宴款客,那么材料、化工与高分子专业便是席上之佳肴;而那些名字听起来时尚新颖的专业,实则更像是一道道甜点。
他表示,目前众多领域均需依赖材料和化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其中甚至包括那些人们普遍认为处于行业前沿且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领域。例如,在风光电等新能源领域,风力发电所采用的叶片多为复合材料制成;而在机器人产业中,制造机器人所需的材料也必须采用新型材料,否则机器人的重量将导致移动极为不便;此外,新能源电池、电脑CPU芯片的电路板等领域,也迫切需要研发先进的导热复合材料;更不必说无人机等热门行业,它们与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关联更是密不可分。
他提到,人们之所以认为这些专业较为冷门,是因为过往化工企业多位于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区,员工们的收入并不丰厚。然而,如今情况已有所改变,材料科学、化工以及高分子专业的博士生,毕业后便能够获得每年30至60万元的薪酬,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再者,由于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如计算机行业那样迅猛,只要能够锁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超过十年,其年薪增长不仅可能实现翻倍,甚至有可能是原来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