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_850字
鱼,是我心向往的,熊掌,也是我心向往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会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心向往的,道义,也是我心向往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会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情感,是我心向往的,理智,也是我心向往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会舍弃情感而选择理智。
当情感与理智无法同时存在留学之路,我们应当抛弃情感,而采纳理智,如此一来,就能以理智的方式度过充满情感的一生,这可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核心所在。
打开那泛黄的书页,让我们进入《史记》,进入那位不朽的史家司马迁的足迹之中。司马迁当年遭受宫刑,承受了极大的耻辱,常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会彻底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但他凭借冷静的头脑,依然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就了这部让后人无比崇敬的伟大作品。只有用理智来约束自己,才能不被愤怒所左右,才能摆脱人生的困境,不断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倘若司马迁偏向情感,而非理智,那么历史进程将出现根本性的转折。历史面貌会因此大不相同,诸多事件或许会走向另一条道路。
岁月流转,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里,许多人却更倾向于情感。希特勒,这个臭名昭著的暴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残酷迫害犹太人理性与感性,其暴行至今仍令人震惊。他丧失了理智,煽动民众的民族情绪,促使人们抛弃理性,任由情感左右,最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场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以他的彻底失败而收场。当个体完全受情感支配时,会全然不顾所作所为是否违背人道精神。
由此可见,失去理性,而被感性控制住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司马迁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正直地死去,一条是屈辱地活着,在痛苦的思考中,他选择了后者,接受了前者因为他明白,虽然正直地死去会让人敬佩,但是,一旦生命终结,心中那个宏伟的计划也就化为乌有他没有让情绪左右自己,拼命做头撞南墙不退的英雄,而是懂得见好就收,最终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成功,是意志力的胜利,是理想的实现,更是理性的胜利
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浩劫源自希特勒,他既是法西斯的核心人物,也是德意志的掌舵者,由于过度尊崇武力崇尚武力,推行种族偏见,怀揣称霸全球的欲望过于炽热,导致他丧失了理智和清醒,甚至泯灭了人性,挑起了波及全人类的空前绝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他受情感左右丧失了理智,一意孤行,最终招致了败绩,理性的重要性由此显而易见。
审慎源于深思熟虑,果敢来自当机立断;周密来自精心谋划,魄力源于大展经纶;细致来自精雕细作,果断来自大刀阔斧;温和来自深思熟虑,豪迈来自不羁奔放;包容源自“宰相肚里能容船”的气度;刚毅源自“士可杀不可辱”的风骨。因此,在处理各类事务时,应当以审慎为先,唯有审慎才能最迅速地抵达成功理性与感性,充满审慎的人生必将无比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