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BA大楼齐寅峰先生的办公室里与他相见,他已退休多年,此次接受采访特意来到这里,回忆往事时,他表现得十分沉稳,思路也很清晰。
管理学基础设计,以南开为蓝本
担任MBA相关工作,主要是基于工作职责。1986年至1994年期间,我连续两届担任管理系主任职务。在担任系主任期间,我的工作重心是负责研究生培养、科研管理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因此,所有MBA学生和其他研究生,都包含在我当时的工作范畴和关注视野之内。
1982年,加拿大国际发展署选定中国的管理教育单位进行互动与协作,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南开等八所院校参与该计划。1982年冬季,由滕维藻校长和钱荣堃先生代表南开前往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地考察,期间访问了二十余所高校的管理学科院系。这一考察活动促成了南开大学与约克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拉伐尔大学这三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那会儿南开参与了加拿大管理教育交流项目,这个项目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提供资金支持,项目启动于1982年。该活动持续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旨在培养中国管理教育的教师队伍。我是第一批参与该项目的人,也是国内最早赴西方学习管理的人之一。
那时候中国那边的学校领导以及加拿大同事,都没讲明白咱们去那儿究竟要干啥。我起初以为主要工作是搞学术。记得有回周六深夜,约克大学商学院的院长,也就是对方的项目负责人,领着夫人跟秘书去机场街机,嘱咐咱们第二天歇着,第三天再上课。就这样,我在那儿念书学了两年,从83年读到85年。
说起在国内传播MBA理念,旨在为国家造就多元人才,齐寅峰先生表示,自从某个地方归来,他就承担起系主任的职责,那时他就在琢磨,是否可以将这套管理教学体系引入中国,尤其针对那些已有职业背景却无法全职读书的人,能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给予他们一个优质的深造平台那会儿我们觉得,这件事能显著促进国内相关企业的进步,也能给整体经济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多次利用不同途径,反复倡议推动此事。
国家组建了MBA试点团队,钱荣堃先生出任首任团队负责人,我担任钱先生的助理秘书,当时正值八十年代末,关于培养方向和课程安排等议题,主要参照南开的模式,我们南开MBA顾问团队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多方协作准备之下南开大学mba,并且依据南开大学商学院等教育界的积极倡议,1990年代初期,国家学位评审机构批准在国内设立本土化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同时委派钱荣堃担任MBA项目规划委员会的领导职务。方案制定完成之后,有十多家学校先行试点,目前国内已有数十所学校开始招收MBA学员,MBA学位在中国建立并成长起来,正式获准开办MBA课程是在1991年。不过起步网校,我们南开从1990年,乃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启动了招生工作。南开当时处理了两项事务,一项是处理在职人员参与MBA学习的情况,另一项是关于MBA教育本身的议题,这两项事务当时是合并进行的。我们最先着手处理的第一项事务,是开展异地教学,1990年在深圳和昆明启动,1991年正式在天津设立课程,1992年课程已经扩展到济南、沈阳和北海等地区。以上这些教学点,都是由我负责建立起来的。那个时期我们安排三周半的课程,同学们因此有充裕的间隙去温习,同时授课时长也控制得较为紧凑,由此带来的成效相当理想。课程进行到中段阶段,所有学员都要前往南方,参与一些知名学者的报告会,并选修部分课程,借此加深对母校校园环境的认同感。那会儿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好,像昆明卷烟厂的负责人、昆明的两位副行政长官、一名行政助理,以及后来担任北海市领导职务的书记、三个组织部门的副手,这些人都曾是该校的学生。
南开-约克模式:南开牵头,加方指定
1982年冬,滕维藻先生和钱荣堃先生以南开名义赴加拿大,执行为期三周的考察任务,期间造访了二十余所高校的管理学院。此次行程推动了南开大学与约克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拉伐尔大学三校的合作进程。数月后,加拿大上述三所高校的管理学院负责人抵达南开,就合作及交流相关事宜展开磋商。南开大学委派钱荣堃教授出面商谈,双方最终商定在南开大学直接设立MBA课程,开展中加合作。这项合作被称为“南开—约克模式”。1983年,南开大学进行研究生招生工作,加拿大教授受邀来华进行学术讲座,当时的学生有机会在当地进修,并兼任助教,共经历了两届。那个时期,南开大学的管理学科,尤其是管理专业,创建时间较为靠前。那个时期的管理学院,其组成源自经济学院的部分师资、物理学院的部分师资以及数学系的部分师资,享有良好的声誉。那个时期的中加管理交流项目,南开是作为中方几所高校的领头单位。由南开担任领头单位,这是加拿大方面指定的,与南开当时强大的影响力密不可分。在约克模式由南开总结出来之后,南开在全国的管理教育领域,可以说是众星捧月,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南开大学与加拿大的合作项目持续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最初阶段除了政治和外语课程外,其余十多门学科均邀请加拿大专家来华授课,并且完全采用加拿大的教材。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教师承担的课程数量逐渐增加,教材中的一部分也慢慢开始使用中国自主编写的版本。中加两方对于“南开—约克模式”均表示高度认可。
此外,1986至1987年期间,我们开展了一项合作项目,与法国共同建立了中法管理干部高级培训中心,这个项目与现今的EMBA项目性质相似,人民日报当时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心通过招收中国国内具备本科学历且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学员,采用教授授课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得到了官方媒体的关注。
欲跨越,要重“势”
谈到南开学院的长远进步,齐寅峰先生提出,我们需更加注重对“势”的培育。在国内,该校在管理学科教育方面基础最为扎实,位列顶尖院校行列。南开若想维持以往的发展态势和水准,就必须拥有“势”,坚守最核心的准则,探索自身的成长路径。
二十年前我们率先放眼国际南开大学mba,开始接触工商管理硕士,继而引入该学位,并推广其思想理念,如今南开MBA经过二十年成长,已是国内顶尖的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机构之一,凭借雄厚的师资团队和独特的领先地位,南开MBA得以借鉴前人经验展望未来,同时立足现实稳步前行。二十岁,正是人生中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南开大学MBA的征程与成就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