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西方意义重大,国人却有别样过节方式,背后有何问题?

托福2025-09-05 09:16:02佚名

西方人视圣诞节为头等大事。全球基督徒觉得,庆祝圣诞节同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关键。如今中国人,好像掌握了一种让所有节日都变成吃喝玩乐的非凡本事。圣诞节虽是中国刚传入不久的外来节日,似乎也未能免俗。这些年以来,国内似乎流行一种观念,认为庆祝圣诞节就是背离传统文化,仿佛过洋节的人被称作“假洋鬼子”。各种思潮涌现时,人们似乎忽略了几个关键点:圣诞节究竟是什么节日?它在西方是如何起源的?西方民众怎样度过圣诞节?无论个人是否庆祝圣诞节,从促进文化沟通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样一个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节日,应当具备相应的认知。

英国人的圣诞节

一、圣诞节的传统与起源

说到圣诞节,很多人常觉得它像是西方版本的“过年”。这个节日的日期与春节相仿,注重家庭团聚的理念也与咱们提倡的“合家团圆”不谋而合,节日里洋溢的欢乐气氛更和咱们过节的感受相似,因此圣诞节才逐渐被咱们所接受,最终完全融入了咱们本土化的节日活动中。不过,咱们现在热热闹闹庆祝的圣诞节圣诞快乐翻译,到底还残存多少西方人过圣诞时的本真风貌呢?

法国巴黎圣诞夜

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与争议_圣诞节起源与西方庆祝方式_圣诞快乐翻译

圣诞节用英文表达,源自英文的缩写形式。该词在拉丁语里的原始形态表示“诞生”,或者指“破晓庆典”。希伯来语将该词对应为“弥赛亚”,汉语也称之为“受膏者”。其本意是指“接受膏油涂抹的人”,一般译为“受膏者”。词根“Mas”部分源自拉丁语中表示“派遣”的词汇。两者合二为一表示“基督降临尘世”,汉语译为“圣贤降生”便是“圣诞”。

四福音书均记述了耶稣诞生的经过。旧约以赛亚书里提及了关于耶稣降生的预言,称有位少女将怀胎生子,人们会呼喊他叫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的含义是上帝与你相伴。远古时期的犹太先知以赛亚曾宣告,上天会给犹太人送来一位解救他们的首领,这位首领就是后来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的那一位。

耶稣在马槽中“降临”人间

依照《圣经》所述,人类自亚当夏娃食用“智慧树果实”后,便承继了原罪。为了救赎众生,上帝化身为人,即“三位一体且具备神圣本质”的耶稣,成为了人类的唯一救赎者。为纪念这位为拯救世人而牺牲肉身的救主耶稣,基督徒们自古便在教会中致力于营造对“耶稣诞辰”的追思氛围。

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与争议_圣诞快乐翻译_圣诞节起源与西方庆祝方式

耶稣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便从小亚细亚出发起步网校,向世界各地传播拯救世人的好消息。从那时起,各地弟子便开始商讨并怀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据历史学家依据文献查证,早在公元243年的埃及,就已有在12月25日那天庆祝耶稣诞生的习惯。这一习俗的形成,比罗马皇帝颁布相关命令早了三十年。

使徒保罗从小亚细亚向西传教

不过,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里阐述了他对圣诞节的见解。他指出,真正的耶稣诞辰实际是1月6日,并不是大家一直重视的12月25日。后来,其他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从起源角度讲,基督教关于圣诞节的意义和时间的教条,受到了古埃及太阳神敬拜以及波斯密特拉神信仰的启发。

波斯人屠牛的密特拉神

圣诞快乐翻译_圣诞节起源与西方庆祝方式_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与争议

宗教信仰的形成,并非全然由创立者凭空构思完成。在其发展历程和传播阶段,参考同时期盛行的各种思想观念,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然而那些极为古老的联系在后续的流传过程中慢慢变得含混不清,可以肯定的是,在经历了中世纪几百年的关于信仰和教义的研究之后,追随者们反而更加坚信“圣诞节是专门为纪念耶稣基督而设立的节日”这一看法。

二、古人的圣诞节庆

公元一世纪期间,罗马帝国境内基督徒时常遭受打压。不过自那时起,已偶有文献提及门徒们“追思耶稣降生”的活动。但彼时具体日期尚不明确,或许与特定族群的风俗习惯,或对确切时间的口头传说存在关联。在那个年代,基督徒们常在野外或岩洞中,抑或是在帝国的牢狱里圣诞快乐翻译,对耶稣基督的降生表达崇敬之情。

基督教初期传承了犹太人咏唱圣诗的习俗,借助纯净的音调和丰富的联想来歌颂神明,希望借此与神建立心灵感应,4世纪时,米兰的主教安布罗斯确立了合唱团的构成方式以及旋律规范,他还建议在教堂中央设置巨钟,用以驱散“魔鬼”的干扰,防止信徒在举行仪式时分心走神。

古犹太人在旷野中献祭赞美神

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与争议_圣诞快乐翻译_圣诞节起源与西方庆祝方式

一些古代的基督徒习惯于将野外采集的云杉、冷杉或雪松等枝条放置在礼拜场所中,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庆祝活动中营造充满活力的氛围。由于当时不少教堂都建在远离大都市的地方,周围环绕着宁静且树木繁茂的林地。因此,在教堂入口附近种植树木的惯例便得以传承至今。

人类互赠礼物的传统由来已久,可上溯至古罗马时代。当时人们常在庆功或丰收之际,向友人馈赠若干物品。罗马人深信,使他人愉悦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喜悦,并对幸福生活抱有憧憬。《圣经》同样提及东方博士与牧羊人,为庆祝“主日”而献上贺礼。是故,在圣诞节互相交换礼品的习俗也就约定俗成了。

前来面见耶稣的“东方三博士”

八世纪期间,圣诞节庆典活动中新增了一项名为“摇摇篮”的习俗,其目的是为了追忆在马槽里降生的耶稣基督。这项习俗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将一个木雕的孩童安放在教堂的圣坛之上,众人环绕着圣坛轻快舞动,年长者则伴随缓慢歌声行进,人们会将这个置于摇篮内的“孩童”在彼此之间传递往来。

近代以来,随着都市的繁荣,“圣诞剧”在欧洲广为流行。现代舞台剧的表现手法,正好满足了民众再现“耶稣诞生”场景的愿望。人们开始频繁运用地方语言演绎形态各异的剧目,焦点始终集中在“东方三贤士参拜基督”、“屠戮婴孩的传说”等方面。与此同时,一些诙谐有趣的喜剧成分也被勇于创新者大胆融入创作之中。

圣诞节在中国的发展与争议_圣诞快乐翻译_圣诞节起源与西方庆祝方式

圣诞老人的前身:米拉城主教“圣尼古拉”的模仿者

文史君说: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圣诞老人,其形象源自公元三世纪末期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这位主教在担任主教职务前,曾是一名从事海上贸易的渔民,通过频繁的航行,他收集了许多来自东西方的奇特小物件。他在晚年担任主教职务后,有个习惯,就是在圣诞夜为前来探望他的人们准备一些有趣的礼物。他那个毛茸茸的白色胡须、身穿红衣红帽的形象据说是根据他的样子设计的。不过,“圣诞老人”这个角色在欧洲的登场时间不会晚于启蒙运动,因为荷兰和德国的民间文献中已经记载了他的踪迹。

身为华夏儿女,当我们陶醉于圣诞节的喜庆氛围时,若能进一步探究“圣诞背景”的由来,或许能让自己更加明晰事理吧,最后,瓷儿向大家致以圣诞的祝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