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结束后,过了半个月,考场上的年轻人又得处理一个新任务——填报志愿。
无论取得何种分数,选择专业都是必须进行的抉择,这个选择并不简单,它或许会影响到自己未来几年的大学学习,甚至决定着长远的职业道路。
选校时机十分紧迫,网络上的说法五花八门,同时长辈们的看法也接连不断涌来。对于“究竟该去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的难题,惯常的选校思路往往侧重个人经验(比如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孩子),或者参考学校排名、学科评级、地理位置等硬性条件,却常常忽略了毕业生本人的感受。
作为亲历者,他们是否对所上的学校或所学专业感到满足?这个方面显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
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好不好十大最好专业,要看它在这个专业上的教学水平如何。把全国所有学校的同一个专业放在一起比较,就能看出这个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和将来怎么样。这些信息,考生和家长都应该认真参考。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运营的“阳光高考”网站,已经持续进行有关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好几年了。超过七百一十万个大学毕业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提交了真实反馈,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专业挑选的普遍意见征集。
澎湃新闻·湃客@照路明汇集平台信息,想要探究几个方面:哪个职业在中国最受满足,各个职业在多个角度上的满足程度又有什么特征?
诠释的用意在于,引导我们与既有认知交流:热门学科就代表“优质学科”吗?应当优先考虑学科还是学府?著名高校的学科声誉真的更佳吗?学科是职业的起始跑道。这些论题,同整个群体的职业评价取向紧密相连。
飞行技术居就业满意度之首生态学最低
“阳光高考”网站上的专业满意度评估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整体评价、教学水平评价、设施条件评价和工作前景评价,每个方面能打最高五分,总分加起来是二十分。通常情况下,所有学生完成学信网登录后,都会收到这份简短的问卷,让他们对所学的专业进行评分。
专业类别可以分成普及型和特殊型两种,对于一些较为“偏门”的特殊专业,它们或者因为得票不多,或者因为所属领域非常独特,导致在评比中的参考价值不足,为了确保评估的合理性,我们参考了总投票者的数量,设定了综合得票数至少达到1000票的筛选标准,这一标准也符合全国性调查的基本要求,最终筛选出267个具有代表性的本科专业,同样的,我们以至少500票作为专科专业的筛选基准,最终确定了339个有效的专科专业。
在众多衡量标准里,职业满足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对象。依据学生们的切身感受来判断,究竟哪个学科领域最能带来最高的职业幸福感呢
调查数据表明,航空领域相关学科以4.73分的平均评级位居本科学科之首,并且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显著领先地位。从事飞行操作的职业就是驾驶员,这一岗位虽然需求量不小,但除了分数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特定的身体条件。
达到条件后,许多学生能够得到飞行员的工作,薪资和职业稳定性都相当理想,这种情况,也证实了社会对飞行员职业的良好期待——他们的工作前景确实不错。
其余进入名单的大学学科大体能够归纳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着重于工程技术的学科,另一种是专门针对某些特定范畴的学科,前者囊括了工科试验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学科十大最好专业,后者则包含了治安学、侦查学、医学影像学、舞蹈编导等学科,它们直接关联着警察、医生、舞蹈家等职业角色。
再来看专科院校的就业幸福感排序,可以发现与铁路运输行业关联的学科占据显著位置。车辆工程、机车运用、通信信号等领域的毕业生普遍反映工作满足感较强。
国家铁道系统正慢慢转为市场化运作,许多人还是将其视为“终身保障”的象征。对于只关心实际操作的专门学院学生来说,进入铁路运输行业的相关职位是最佳选择,而他们给出的工作感受反馈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总有人安于既定职业道路,同样也有许多人懊悔过往抉择。按求职幸福感排序,生态学科表现垫底,堪称职业领域中最使人扫兴的学科。生物学门类下的专业紧随其后,也占据了两个较差位置。
网上热议的“生化环材”这四个专业领域里,生物和环境领域得到的负面评价特别多。
出版商务专业在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专科专业榜单上排名首位。该专业与其他上榜专业的相似之处在于: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专科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够深入,因此职业的转换能力和被替代的可能性更大。选择专科专业时,需要重点权衡学习的技术方向与未来就业领域是否匹配。
需要评估职业满足程度,同时也要兼顾教学水平、学校设施等要素。借助大量数据,这些方面能够展现不同学科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澎湃新闻·湃客@照路明接着把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再次排序,以便找出全国范围内最受青睐的学科领域。
调查表明,工程类试验项目位居首位,具体而言,该项目并非单一学科,而是涵盖多个学科领域,通常由重点大学在录取环节设立,在大二或大三时依据学生志趣进行学科分配,该项目一般享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加之其涉及的学科多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所以在多个评价方面广受好评。
其余上榜学科,大体上和就业满足程度靠前的学科相符,需要留意的是,舞蹈以及体育类学科,在院校设施与教学水平满足度方面,普遍得分较高。
专科专业的整体评价跟本科领域的情况差不多,它和早先的工作满足度排名也很接近。具体来看,铁路交通这类学科仍然在前列,另外,负责司法事务、维护治安以及处理刑事案件的学科也位居前列。
它们位列前茅的原因,其实和铁路运输/公共交通领域的学科原理相似,具备专门的对应范畴,职位清晰且归属于行政、司法等机构,符合对安稳职业的追求。所以,这类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受到格外的关注。
评估顺序能够揭示数据里关于满意度最顶尖或最末端的数值,不过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忽略掉那些综合水平还算不错但并不突出的学科。假如把标准放宽,凡是本科学科就业满意度达到四分及以上的,都算作就业“良好”的学科,那么这些学科具体包括哪些呢?
照路明在澎湃新闻·湃客上指出,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共同构成了备受称赞的专业类别,例如会计学,该专业获得了超过二十万人的评价,以及土木工程,其评价人数超过十三万。在如此庞大的数据支撑下,就业满意度始终保持在四分或以上,表明其职业前景普遍积极。
此外,诸如金融学、自动化、软件工程这类选票较高的学科,往往也是分数突出的学生填报志愿时的热门选项。
这些学科在职业评估方面引发部分分歧,是因为提供相关课程的机构数量可观,选择该领域学习的学生数量众多,进而造成毕业生职业去向的显著不同,但无可否认的是,作为“传统”学科,它们各自拥有明确且比较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够为考生提供借鉴。
不同专业门类满意度差异较大
探讨职业满足程度的话题,能够进一步从学科门类的角度展开分析。早先的研究表明,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两大领域构成了备受称赞专业的主体部分。那么,从全面评估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是否依然存在呢
本科学科与专科的学科划分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继续将本科和专科情况分别阐述。根据本科数据,经济学领域的职业满足感稍强于其他学科,而工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艺术学则基本与之持平。
文学领域存在显著落差,同属此范畴的农科、法学、史学等学科,其表现均不及平均水平,哲学学科的就业幸福感最为低下。
专科各学科领域与本科学科领域存在显著不同之处,就业满意度最突出的专科学科多被农林牧渔学科、能源动力与材料学科等,这些学科在本科学生眼中就业前景普遍不被看好,而电子信息学科、新闻传播学科等在本科领域备受关注,但在专科领域却表现平平,这种现象或许揭示了不同职业需求和应用范畴恰好让本专科就业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
另一方面,感受是否良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判断,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了自身期望。许多大学本科生因为期望过高而感到失望,相反,部分高职学生借助专业技能获得了至少令自己满意的职位。这种现象可以部分说明高职专业的就业满意度总体上要优于大学本科。
热门专业就等于“好专业”吗
这项分析为探讨一些持续存在的固有看法奠定了基础,例如:备受关注的专业是否就代表是优质专业呢?
前文关于就业的“赞誉”性学科梳理里,很多学科都是学生选择集中的“热门”学科起步网校,然而并非所有备受关注的专业都适合追求,它们是否就是人们口中的“优质”学科,这个问题还需深入探究。
将综合满意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办学条件满意度和就业满意度这四个指标加总,得到总分,也就是总体满意度,这可以当作评价专业好坏的标准,此外,把投票人数当作衡量专业受欢迎程度的尺度,分析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经过相关系数分析,表明两者之间仅有极其微弱的正向关联,同时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标准,这说明热门学科和理想学科不能直接等同,还受到许多其他条件制约。
某个领域备受社会关注,就很容易吸引众多学子选择,从而推高入学门槛。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便会形成所谓的“抢手”状态。然而这种“关注”或许存在夸大成分,也可能是基于错误认知。
这些学生入学后的感受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所以他们在离校时的反馈中很少给予正面评价。比如,过去5到10年间异常热门的审计学、海关管理等学科,现在其得分已经恢复到一般水平。
先前也提及过,一旦某个专业变得十分抢手,就表示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数量众多,而且学生的来源背景各不相同。无论是来自顶尖大学、特色学科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条件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很可能大相径庭。所以,是否要选择这类热门专业,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仔细考虑。
学校越好满意度确实更高
在志愿选择方面,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当录取分数不够理想时,是应该进入名牌大学但选择其非热门学科,还是去普通院校就读优势突出的专业?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优先级的权衡,究竟是学科发展更重要,还是学校平台更有价值?
根据澎湃新闻·湃客@照路明整理的信息,不同级别的学校里,评价好或评价差的专业都存在。这说明确实有很多由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其满意度评分要超过一些著名大学的相关专业。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立刻就应当去普通大学的重点学科,而是要针对具体学科来分析。比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顶尖学科——石油工程,它的各项满意度数据都在4.5分以上,理应比许多一流大学的一般学科要好。不过是否值得选择,还得看考生的个人喜好和决心。实际上,在这个学校里,会计学的满意度甚至比石油工程还要高。
所以,必须强势专业和考生的爱好与决心一致,才算真正的强势,否则就不起作用。
进一步查明,学校层次越高,学生满意度整体上越强。双一流高校的整体满意度平均值超过普通本科院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表明尽管个别专业的满意度存在差异,但得益于更优越的社会认可度和资源配备,知名大学往往能获得更佳的专业声誉,这是普通院校的优势专业难以企及的。
同领域内对比,效果更加显著。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法学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热门学科,考察其满意度。调查表明,这四个学科被超过六百所大学共同设置。
调查表明,各类高校的满意度呈现出规律性的层级差异。具体来说,在各个学科领域和评价标准上,重点建设大学的接受程度都要超过特色学科大学,而这两者又都领先于一般本科院校。所以,如果已经确定了心仪的学科方向,并且兼顾了地理位置等因素,那么选择级别更高的知名大学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然而,从最根本的出发点来看,满足感所揭示的是学子在校期间的真实感受,是学科水平、职业前景等客观要素(这些要素与满足感关联密切)以外的另一种参照。
但满意度最高不代表是真理,而是应结合自己的需求来谈。
再怎么强调,挑选一个被普遍认为“令人满意”的学科之前,更应当选择一个符合自身心愿的领域。所谓的“优秀”,必须以个人特长和喜好为基础。一旦对某个特定范畴抱有热情,这种感受的价值远超其他任何标准。倘若对任何范畴既无好感也无厌恶,那就从现实角度出发,选择一个收益丰厚的方向。